健康的身体是她前十几年心心念念的心愿,如今实现了,她打心底感谢父亲,是他帮她定下这门婚约,父亲慧眼如炬,给他找了一位好夫君。
夫君从不口头胡乱承诺她什么,可是从行动上来表现,疼惜她,爱护她,难得有空时,陪她在周边走走看看,对一些想不怀好意的女子,也是横眉冷对。从不假以辞色,对她是一心一意,一生一世一双人,就是她和夫君这样吧。
姐姐,嫂子们都没有如她一样,过得惬意,有个疼爱她的夫君,上面还没有长辈压着。最主要的是,夫君后院除了她没有别的女人。她不用伤心不用争风吃醋。
夫君身边服侍的全是男人,她刚嫁给夫君时,府中的女人全是妇人,没有一个是侍候在夫君院子里的,她私下问过,以前也没有年轻女子侍候,全是年纪大的妇人。
如琴瞧着郡主又一个人发呆,只能重重的咳嗽三声,该用晚饭了。
发呆的雅兰郡主,放下手中的信件,主动拉着沈清和的手,两人出去吃饭。
四菜一汤,刚喝一口鱼汤,“呕,呕,好腥。”雅兰郡主没有忍住一个劲的皱眉吐起来。
沈清和也喝上一口,不腥啊。经验丰富的他,立即想到,不会是怀孕了吧。
年后,他见蔓蔓的身体已经大好,就悄悄的没在避孕。
第121章 倒霉庶子(12)
威西城沈府大喜, 袁蔓蔓终于怀孕了。
一直跟随在郡主身边侍候的嬷嬷喜极而泣,主子成亲已经一年的时间, 终于听音了。
她挂在心头的大事,有一半能落下地来,不用再悬挂着。
夫妻俩的卧室,没有如京城的宅子一样讲究, 就一个大炕做床,靠在炕头的袁蔓蔓, 满含泪水, 她担心许久的问题不再是问题。
她一直担心自个儿自幼体弱, 成亲后无法孕育子嗣,御医也说了,确实有影响, 机会不大,但也不是全然没有机会。
如今心中的石头悄然落地, 松了一口气。
端着燕窝的沈清和坐在炕头, 陪着妻子, 小声的说着感谢, 女人怀孕生子多不容易,特别是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古代,更是九死一生, 他得感谢。
“蔓蔓,谢谢你。”握住袁蔓蔓的手,无比真诚的感谢着她。
“清和, 我很幸运。”多余的话语不用她在言说,沈清和知道她的意思,幸好她不知道她的顽疾是自己悄悄治好的,要不会更加的激动。
从新年以后,大周大部分区域都没有下雨,一滴雨都没有下过。
可以预见干旱是一定的,只是不知道这干旱是一年还是两年,或者更久。
早早就开始做准备的威西人,心中多少有底,家中至少有一年的粮食,还有的在地里。
大人说了土豆与红薯都是高产的粮种,荒地上种植都比小麦的产量高许多,最好能精心伺候着,产量能高一些是一些。
干旱第一年的前半年都算好,大部分人家家中的粮食都能吃到接新,只是下半年就有点悬。
七月,艳阳高照,沈家的西瓜运回京城,买的可全是高价。今年比去年更加的酷热难耐。买西瓜解暑的人家更多,就是那普通富户也偶尔前来买上一个全家都解解暑,尝尝贵人们口中那美味的水瓜。
钱串子沈清和已经种下迟水瓜,到了秋天还能吃上一茬,今年的十月都很热,正好能卖到十月。到时的价格越发的高。
从蔓蔓怀孕以后,府中的生意账本都是他亲自处理。此时书房内,算盘拨的霹雳啪啦的响,他又在对账。
银子赚的越发的多,以后回到京城,花销大也不打紧。家底殷实了,才能养活妻儿。
翌日,按时去到前衙上班,对沈清和来说就是上班。如今军营与县衙的几个大粮仓全有重兵把守,没有战事,军士们四班倒轮流值守。
几次,抓住西戎探子,知道今年又有一场硬仗要打,可能会很惨烈。
只是沈清和不怕,他不愿意打仗,但是有人欺上门来送死,他不介意让他们有来无回。
刘师爷拿着东西,匆忙进来,“大人,知州大人的信函。”
“州府有什么事?”接过刘师爷手中的信函,拆开看,知州是找沈清和开后门的,说是等土豆成熟,能不能多卖一些给州府衙门,看来知州也是未雨绸缪,为来年做准备。
“行,师爷别走,城内百姓有议论些什么?”他时刻关注着百姓们,只想安然度过几年干旱,他明年可能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