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装在带来的箩筐内,都要带走。
结婚时置办的绷子床,两开门的衣柜,一张书桌,脸盆架,十把带字的椅子,四床棉花被子,脸盆,铁皮热水壶,两个绘画的木衣箱,还有二叔帮忙编的箩筐就是扁担都没有落下,全部收拾好。
吴家人眼睁睁的看着,没有一个人敢动,敢大声说话。
悄悄嘀咕的不少,可也不敢大声说话。
站在外面的沈清和跟在最后面,大声的说,“小子们,明天晚上全来我家吃饭。庆祝珍英离婚,我上山打头野猪,咱杀了分肉。”
“谢谢和伯(和叔)。”
沈清和的话,吴家人听了五味杂陈,心里很不得劲。谁家闺女离婚要大肆庆祝的,方圆百里也没有听说过,沈家宠闺女宠的没边了吧。
周围的人家也听到沈清和的那番话,也嘀咕着,不过他们是局外人,大部分都明白沈清和的意思。
不少年轻妇女对沈珍英很是羡慕,娘家人给力有亲爹亲哥支撑着,遇到男人不好怕啥,离婚就是,有了孩子,以后结婚不结婚,那也不再要紧。
她们的娘家可没有沈家人那么开明,自己要是敢轻易离婚,回去是会打断狗腿。
羡慕归羡慕,可她们不愿意离婚回娘家。
家里闹哄哄的,大家都没有走,帮忙把家具抬进正房的西屋。原本空荡荡的房间,很快被填满,一间房放了两张床,一边一张。
原来的床上还睡着小金子,一群沈家小子,纷纷安慰沈珍英,然后离去。
翌日早起,沈珍英最早起床,去厨房做早饭。
按照家里人的数,煮了一大锅稀饭,在隔壁大锅炒了几个菜,都是大海碗装。
家里人多,一点子菜,不够吃。
等到她做好早饭,外面的太阳才刚刚出来,农村人都起的早。
今天轮到沈家三媳妇许桂香值班做饭,三天一转。
梳好头发出来,闻到菜香。她明白是谁做的饭,心中满意。公爹说让大姑子以后住回来,她是不愿意的。
虽然大姑子离婚以后,她和小金子的名下的田也会跟过来,可是她还是不愿意,哪有出嫁的姑娘常住娘家的。
偶尔住个几天,她倒是不会也不敢说什么,可是常住,那就得另当别论。
她聪明,不会现在说,至少得等一段时间。等大姑子离婚以后,小金子的病好以后再说。
“珍英,你起的也太早了吧?昨天折腾一天,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睡不着,干脆起来做早饭。我都做好,温在锅里,等会儿都起床后就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