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也全部修整过,包括他最在意的卫浴间和厨房。再也不需要他早上倒那玩意儿。
每天早上他都要出去倒和洗,臭烘烘的。
到处找来旧瓷砖,还给卫浴间铺上了防滑的旧瓷砖。
院子里一个水泥砌的长洗漱台,两个大水槽其中一个还做了水泥的搓衣板,两边还有放东西的台子。
还是通自来水的,这片的小小院在庆典前夕都用上了自来水,你家有水井的也可以不用,但是得通上。
沈家第一户积极响应的。还受到居委会的表扬。
他们一家三口住的跨院,有两个门,一个是进家的大门,刚好有个侧门,是对着胡同的。
还有一个与其他院子相通的月亮门,沈清和上报居委会以后,把月亮门改成了一扇结实的大木门。
一家人不在家的时候,那扇门是不打开的。常年关的紧紧的,自家这边又是插销锁还有一个结构复杂的锁,双重保险。
家里就是孩子们结婚用的家具,他也置办齐了。
全部用收来的旧床单盖着,没有住人的屋子都是用旧席子破破的旧床单盖着。
平日里只会开窗开门通风。一个月打扫一次卫生。
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清苦,但是宁静祥和。
隔壁街坊四邻都说沈清和手巧,家里收拾的齐整,比有女人的家里都收拾的齐整,每间屋都干净整洁。
沈清和去买菜的路上,被一群大妈围住,要给他介绍对象。
胡同尾的林大妈又开始说她娘家的侄女,“小沈啊,你一个男人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还是不得行,得找个人,两人搭伴过日子。
生活才有滋有味,以后孩子们大了,不需要你了。你还有个伴。”这话后面要推荐的人不言而喻就是她娘家死了男人,带着闺女的侄女。
“林大妈,我都多大年纪了,不打算再找。您也别说了,我打算一辈子都不找。”
沈清和推辞了无数次,可老大妈还是一如既往的锲而不舍,真是让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哟,太宠两个孩子,小心他们以后不孝顺。”
“不孝顺怕啥,我有工作,退休以后还有退休工资,不怕的。”
沈清和横竖不愿意再听林大妈做媒的事,打死也不再娶。
他人万事都把差的一面想到,万一娶回来的女人是个善于隐藏的老特,以后他一家都跟着受罪,或者是个奇葩女人,也没啥好日子过。
离婚可不是你想离就能离的。
脚步匆匆,快速的离开的几位大妈,快速的买好菜,然后回家。
他的菜篮大,能放的菜,一次性会买上两三天的,菜市的摊贩都知道。
今天他一次性买了五天的菜,明天再来买菜也多买一点,等孩子们上学以后,一个星期都不用买菜。
东西厢的窗台墙下都放了一排排的酸菜坛子,有些已经腌制了东西,有些还是空的,等着腌制。
夏天晒的干茄子,干豆角,干辣椒各种干菜堆了一整个炕,一间没有住人的屋,炕上都是沈清和晒的干货,还有他在菜市遇到野生蘑菇也买了不少晒干。
本来有些自己晒干的野生蘑菇又从空间偷渡一大半,掺杂进去,谁也不知道。
如今周围的邻居都知道小沈同志喜欢晒干货。
不少人老太太都在家里夸赞小沈同志比女人还会持家。
家里的两大坛酸辣椒已经刚腌制下去,过段时间没有辣椒的时候,还能吃到青青的酸辣椒。
一个男人这么能干,确实不需要女人,这是周围很多男人的心里想的。
这样的日子,转眼就是五年,两个孩子一个大四,一个大二。
他们俩都在北清大学读书,都是理工方面的专业。
沈清和望着俩儿子结伴同行的背影,很是欣慰。
北清大学是国内顶级的高校,与北都大学齐名。
孩子出息,沈清和面上别提多有光,无论是街坊四邻还是单位同事聊天说起沈清和的时候,都是竖起大拇指,孩子出息就是父母最骄傲的事情。
早上上班,沈清和第一时间查看下面递上来的各种物资库存情况以及走向。
因为他搞的这个,多次被厂领导表扬,连续几年都被评为爱厂模范,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也是年年都有他们后勤保障科。
有了之前的库存清点,后面沈清和自己“摸索”出来一套新的记账方式,这下把所有人都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