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闲聊着,发动能发动的人全部帮忙种菜,种土豆红薯。
沈文涛兄弟俩毕业以后,也进入到七所工作,没想到父子三还进到一个单位,这也是巧合,兄弟俩学的专业也与七所的研究方向一致。
他们毕业分配也是上级安排的,沈清和还没有这么大的权利能安排自家俩个傻狍子进入七所。
父子俩如今都在一个单位,沈清和倒也觉得好,自己不用再担心两个孩子以后吃不饱。
至于家里,都是他休假时回去打扫卫生。平时也有请居委会的同志帮忙多照顾照顾,怕有小偷或者无赖爬进去。
家里虽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也不愿意有不认识的人住在自家,多膈应。
兄弟俩住在科研人员住的宿舍楼里面,沈清和住的是后勤处的宿舍,隔的也不远。
红薯苗长的郁郁青青,看着就不错。
院子里还在几年前种了十来棵果树,也是七所的宝贝。
七所的所有人都喜欢这些果树,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味道还特别好。
沈清和能做的就是这些,尽可能的把七所的管家工作做好。
孙旭东是青年学者中的翘楚,沈文涛一来就分配到孙旭东的小组,跟着他学习,跟着他工作。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研究,也有看不完的专业书。
沈清和偶尔会加餐给两个孩子补补。
六月二十五日,中午十二点,食堂。
“蔡同志,咋还有西瓜?”第一位来食堂打饭的同志站在窗口发现了一大盘西瓜,高兴的问。
“发给你们的,一人两片,别看不多,但能尝尝鲜。”
蔡大姐大声的告诉外面的科学家同志。也让后面排队的同志们都听到。
第247章 幕后(06)
“送, 真的吗?”
蒋胖胖是个科学家也是个吃货,听到送,声音又高了八度。
“嗯, 送,这些全是咱们种的, 不仅是所里, 就是外面的有人站岗的路边也不少。
我们处长, 为了让你们科学家吃好住好, 没少绞尽脑汁想办法。”
“能进七所,是我们的福气, 大家说对不对?”
“对, 我们有个好管家还有一群能干吃苦愿意付出的后勤好同志们。”
“哎呀,我不是要你们表扬我们,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蔡大姐不好意思的脸红了。
“我们是发自真心的, 不是客气表扬。”
一人两片三角形西瓜, 一人能吃上五六口, 或者秀气点吃能吃上十来口。
七所的所有的能利用的角落能利用的空地, 全给沈清和利用上了, 蔬菜,土豆红薯,西瓜,还养了二十来只鸡,不可能给鸡吃粮食,吃的都是菜园子里抓的虫子, 蚯蚓。
他自己用土坑把蚯蚓集中在一起,繁殖出来好多蚯蚓。
午饭时,沈清和吃的比较少,一顿就吃一点点。
几位一起吃饭的看到都劝他,“沈处长您多吃点,一顿吃一点点,身体怎么受得了。”
“没事,我就是这几天胃口不好,吃的少点。过些天就好了。”沈清和安抚着身边的同事。
他晚上在空间内,能吃各种好吃的美食,对于外面的这些,节约一口算一口。
“胃口不好,不会是生病了吧?”身边的同事又开始担心起来。
“没有,可能天气热的原因。我每到夏天就吃的少。”
随意找了个借口,很不走心。
很快他岔开话题,让大家不再关注他吃的少的问题。
十月的时候,沈清和还用自己手中的粮票买粮食,自己存起来,饥荒要来了,也不知道湘北农村的情况会怎么样。
他想着明面上存一些,然后等过段时间再给原身的弟弟妹妹们寄过去。
一年寄一两次,每次也不多,一家十斤或者二十斤,稍稍补贴下。
他已经在春初就给弟弟妹妹去了信,让他们在菜园子还有自留地里多种些红薯。湘北农村种土豆的不多,大多是种红薯。
他们写信回来说自留地种的都是红薯,但愿他们没有骗自己。
原身的心中除了两个儿子,再就是湘北农村的一对弟弟妹妹。
他几年前能大手笔的资助一对弟弟妹妹盖房子,是因为知道很多政.策都要变,以后盖房子瓦,木梁都不好弄,还别说玻璃。更是难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