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料想中的一样,刘虞中计了,他放心大胆的派出六万汉胡精锐大军南下截击公孙瓒这条大鱼。
为了一举拿下蓟城,公孙续从军中挑选出五百原属于刘虞的幽州兵,让赵云和典韦二人带领,化妆成流民先一步,在大军出发之前向蓟城进发。
赵云和典韦自不必说,二人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对公孙家也忠心耿耿。
那些原来是幽州兵现在是瓒军的士兵在经过一系列的大战幸存下来,得到的奖励十分丰厚,立功的士兵不仅升了官,还分到了田地……
这些待遇在做幽州兵的时候不会享受到的,在刘虞麾下更加看不到希望和奋斗的意义。
相比对比之下这些人已经成为公孙家的死忠,就算刘虞把刀子架在他们的脖子上都不可能让他们脱离瓒军。
因此这些士兵用起来很放心。
这支小分队提前离开驻地之后,公孙续才率领大军一路北上。
出阜平之后,公孙续,田丰,王当,张南,蒋奇,陈实等人一路急行军,很快就到达易县,然后过涞水,直插涿州……
直到距离蓟城只有三十里的路的时候留守蓟城(现北京一带)的刘和才收到消息。
“什么,一股大约两万精兵向蓟城奔袭而来?”
“回禀公子,千真万确,真的有一支部队向蓟城奔袭而来。”
听到探子的汇报,刘和惊疑不定,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有两万精兵向蓟城而来。
刘和是幽州牧刘虞的儿子。
在公孙续记忆的历史中,他是汉朝的侍中,接受汉献帝的密令逃出长安去见父亲,让刘虞带兵奉迎天子。
刘和逃出长安之后,先是来到袁术处,把汉献帝的旨意告知于他。
没想到深受汉朝大恩的袁术根本就没有救助皇帝的意思,反而把刘和扣押起来。
后来刘和逃离,经过冀州时又被袁绍扣留,之后一直在军中效力。
不久之后,公孙瓒诬陷刘虞想称帝,将其杀害,刘虞旧部鲜于辅、齐周、阎柔等人纠集乌桓、鲜卑共计数万人马,大战公孙瓒的手下渔阳太守邹丹,并且最终杀死了邹丹。
再后来,袁绍跟胡人联军一起和公孙瓒大战于易京,最终大破之,使得公孙瓒放火自焚而亡。
东汉末年一代豪杰、令胡人闻风丧胆、十八路诸侯之一的白马将军公孙瓒自此烟消云散,他组建的鼎鼎大名的白马义从也消失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至于刘虞的儿子刘和,也在此战之后消失不见,再无记载。
以他的身份,父亲在幽州汉胡军民当中的威望程度,是袁绍夺取幽州的最大威胁,大概率被人暗中处理了。
至于是谁在背后指使,答案不言而喻。
在公孙续所处的这个时代,刘和前期的命运是一样的,他还是大汉的侍中,在汉献帝手下效力,带着圣旨四处为皇帝求援,还被同样是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术扣押了一阵子,然后逃离来到袁绍处。
不过他在袁绍这里的结局拐了一个弯。
界桥大战失败之后,袁绍为了拉拢幽州军,就把刘和提前放了回去。
刘虞南下的时候,把儿子刘和留在了蓟城,让他镇守后方。
协助刘和守蓟城的赵该,魏攸,程绪等人。
在确定真的有两万精锐部队向蓟城袭来的时候,刘和再也不敢怠慢 ,立马把留守蓟城的谋士和武将全部请到府中商议抵抗事宜。
听到有部队向蓟城奔袭而来,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并且同时产生一个想法——蓟城危险!
无他,为了和公孙瓒进行大战,幽州方面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内已经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调兵作战行动。
第一次是鲜于辅和鲜于银的三万大军。
结果兵败渤海城外,鲜于辅和鲜于银两员大将被俘虏。
三万大军当中只有极少部队逃回幽州,剩下的的绝大部分士兵都成了公孙瓒部众。
这一次,由幽州牧亲自带兵,为了一举打败公孙瓒不仅把汉军精锐抽调一空,还把胡人部落里的精锐调走。
换句话说,无论是汉军还是胡人部队,能划拉到刘和手里的寥寥无几,镇守蓟城的也有不到一万人马的老弱病残。
这些人搞搞巡逻和后勤工作还成,守城的话根本就是赶鸭子上架,连勉强都不行。
至于出城浪战,众人有那个自知自明,这完全就是自寻死路。
因此,在刘和把情况通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