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这边,在收到鲜于辅派人送来的消息时,他大为吃惊,果然如续儿猜的一样,吕布真的前来救援袁绍了。
原来,在南皮分别的时候,公孙续把幽州管理方略汇报之后,曾经和公孙瓒谈及邺城的战事。
他断言,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的话,邺城城内粮草耗尽之日,就是袁绍覆灭之时,到时候可以轻取邺城,彻底拿下冀州全境。
怕就怕这个过程中出现意外。
公孙续说的这个意外就是来自大汉都城长安的吕布。
他虽然是被李傕和郭汜赶出长安城,但是他的武力值和手下部将的作战能力一点也不能忽视。
当时公孙瓒就笑着问道:如果吕布这员强悍的武将来之后要怎么办?
他清楚的记得儿子当时一本正经的回答:可以和吕布打几场,但不能和他硬碰硬、毫无保留的真打,要佯装被他打败,全军向后也就是向幽州方向败退。
待到大军后撤、吕布进入邺城之后,事情的转机就会出现。
吕布此人武艺高功、自恃甚高,他一定会利用击败瓒军、替邺城解围的功劳向袁绍索求各种物资、粮草、兵器,乃至士兵。
袁绍感念吕布出手援助之恩,一开始会同意他的一些要求,可是一旦时间长了,他就会拒绝。
吕布得不到想要的,就会本性毕露,纵兵抢劫,袁绍就会开始疑恨于吕布。
就这样二人间隙渐生,同盟关系破裂,演化成你死我活的对手。
等袁绍把吕布逼走之后,瓒军的机会就来了,这个时候幽州已经被经营成大后方、大本营,要粮有粮、要物资有物资、有战士有战士,可谓实力强大。
吕布这个外援已经被袁绍逼走,邺城失去强大的助力,此时再带着最精锐的大军挥师南下,可一举夺取邺城,彻底平定冀州。
这就是公孙续按照记忆中发生的历史,给公孙瓒出的应对之策——暂避锋芒、任敌相争、侍机反击,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邺城。
在公孙续的记忆中,吕布在袁术那里碰壁之后,就北上投靠袁绍,并且帮助他大败张燕麾下那强悍的黑山军。
在这之后,没了外敌的袁绍和吕布因为一系列的原因闹起来,成为你死我活的对立关系。
最后以吕布被赶出冀州投靠张邈,结束这场争端。
公孙续正是依靠这些事迹给公孙瓒出的主意。
办法是好办法,可是公孙瓒认为所需要的时间太久了,万一自己撤走吕布和袁绍没有打起来呢?
万一袁绍把吕布的军队给吞并了呢?
或者说吕布反客为主把袁绍的军队收服了呢?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那就对自己大大的不利啊!
当然,让公孙瓒决意不听公孙续的建议,打算和吕布好好一打场的重要因素是鲜于辅的求援信。
鲜于辅和鲜于银自打渤海投降到自己麾下,一直是兢兢业业做事、勤勤恳恳做人,为瓒军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现在他们因为阻挡吕布北上救援邺城而吃了大亏,手下部众死伤甚重,在这个时候作为主公的自己如果不替他们讨回公道,这事要是传出去之后,谁还敢真心实意的跟着自己?
谁还敢替自己卖命?
再者,此时的公孙瓒已经不是十八路诸侯会盟时的公孙瓒。
他现在实力强大兵强马壮,不仅收编了张燕的黑山军,还有刘关张三兄弟带着平原兵马在军中效力。
三人虽然是客军,但是如果知道要打吕布,他们肯定会义不容辞的。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吕布此人是各路诸侯公认的天下第一,如果自己把他打败了,无论是威望还是名声,都将更上一层楼,为天下人所敬仰。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加起来,公孙瓒这才决定跟吕布这个大汉第一高手硬碰硬,好好过过招。
让天下再无敢言援助袁绍者。
就这样,随着公孙瓒一声令下,全军都动员起来了。
对阵吕布很重要,围困邺城同样也重要,公孙瓒把正在四周屯田的臧洪调回城外大营,让他和关靖、四健将留守,自己亲自率领一部精锐出战。
张燕开始从军中挑选出最精锐的士兵,把全军最能打的战将挑选出来,向公孙瓒的中军聚集。
镇守黄河段——仓亭津的刘备、关羽、张飞等人收到公孙瓒的调令之后迅速起兵,向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