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已经行不通……
后路被人堵住……
大军南下逃亡的话就会被对方的幽州骑兵撵上,就算战兵已可以突围离开又能怎么样呢,他们的辎重和粮草又怎么能安全带走?
辎重还好一点,丢了也就丢了,没有粮草就是断了士兵的命根子。
你让三天不吃饭的士兵拿武器战斗试试?
这种难度相当于逼迫他们拿着火把焚毁他们自己的房子。
再者,也就是最关键的问题,郭贡这个左路军副统帅和主将来袁涣已经带头投靠公孙续。
作为普通将领的他们,当兵吃粮,只要有饷银拿就可以。
因此不管是袁术还是公孙续,跟谁都一样。
于是在初期的愣神之后众将纷纷表示可以投靠公孙续。
有一众将领的支持事情就好办多了,郭贡和袁涣再派他们去招降最普通的人马,也就是五万人马的大多数。
这些将领领命下去办事之后,二人还不放心把自己信得过的心腹部队派了出去,下到各部队进行监督。
二人为什么如此重视,道理其实很简单:
如果他们把五万人马完完整整的拉到公孙续的麾下,不仅显示出他们的能力,还可以以此为本钱在公孙续的阵营中获得重用。
一个时辰之后,各部队传来好的消息——事情终于稳稳当当的搞定下来。
五万人马当中绝大部分都同意脱离袁术投靠公孙续。
至于那极少部分人是提出质疑被人当场斩杀了。
彻底掌控这支部队之后,郭贡和袁涣立即向郯城的公孙续写去密函。
后者很快派人送来回信。
一同来的还有一些识文断字的官员和数百精锐徐州士兵。
首先是对二人办事速度进行毫不吝惜的肯定,然后封官许愿。
公孙续现在是正儿八经的徐州牧,自然能自行任命官员。
其次是他们麾下的将领,只要报上姓名每一个人都有封赏和封官。
等这些人搞定之后公孙续的人马接管了五万人马所携带的物资、辎重、粮草和大型的攻城器械。
由于事先和郭贡、袁涣等人作过沟通,再加上公孙续的口号摆在那里——任何东西都会进行平均分配,因此这项目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还有最普通的士兵,公孙续作出非常开明的指导意见,只要是家中独子的士兵,只要他们想回到豫州或者扬州和家人团聚,都可以无条件的放行,并且就地发放过路物资回家。
没有回家资格的士兵可以参加公孙续在徐州进行的整训工作。
通过整训和考核的士兵会成为战兵营的一员。
成为战兵营之后可以享受和幽州兵一样的待遇,每个月物资和饷银会照常下发,在日后的战争立下功劳之后会提高待遇。
如果立下更大的功劳,还可以提升为军官,成为大将军,封侯拜相都有可能。
不愿意的进入战兵营或者没有通过整训的人可以参加辅兵营,虽然待遇没有战兵营高,但是却不会让这部人饿死,甚至还能补贴家用。
这道命令下达到全军各处很多人都感动和诧异不已,纷纷议论遇到明主了。
就凭可以让是家中独子的人拿着物资返回这一条就足以让所有的普通士兵对公孙续顶礼膜拜。
没有其他的原因,因为他们之前碰到的主公从来都不把普通士兵当人看。
就这样,剩下的数万士兵在知道公孙续开明的政策之下不仅没有人离开驻地,反而都留在原地等待着对方派人来接收。
很多人都跃跃欲试,参加整训工作进入战兵营,拿到第一个月饷银和物资。
消息传到郯城,公孙续决定趁热打铁,派出一队幽州军对这些人马进行整训工作。
这做样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数万人马训练出来。
无论是战兵营的人还是辅兵营的人都打上公孙氏的标签,成为自己可以随意指挥的部队。
派出部队进行整训的同时,公孙续让郭贡、袁涣,还有那一批上了名单的将领则召进郯城进行赏赐和升官。
至于张合和陈登、陈应、王当他们,让副将把部队带回到下邳、小沛和彭城驻守,点到名的则进入郯城接受赏赐。
当然,还有最重要一件事情——对阵张勋和纪灵所率领的四万大军。
公孙续让文则、颜良和文丑三人率领两万大军南下向广陵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