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一边处理朝政,一边听着明启帝仿若托孤般的话语,心里明白这次明启帝病重,怕是不成了,一时悲痛,一时伤心,一时又痛恨自己并不关心父亲,不知道父皇身子虚弱到这种地步,这些时日没有长伴左右。
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后事也都交代了,明启帝才算是松了口气,他早累的不行了,这一放松,便昏睡过去。
其间,朝政都交于太子处理,太子并不像明启帝那般事必躬亲,他很聪明,把各类朝政都交付于有能力的大臣手中,每几日听一次报告,再做出判断,很是省时省力。
这段时间,明启帝时睡时醒,醒来知道太子的作为,也感叹一番,只说太子做的很好。
他已经深受勤政之苦,知道万事太过于勤谨对身体的伤害,不想太子英年早逝,就觉得太子的办法很不错,只要把事情托付于对的人,不只效率高,自己也轻省。
太子除了处理朝政,就是在明启帝床前尽孝,送饭喂药都亲自动手,做的尽心尽力,比伺侯明启帝多年的太监宫娥都要仔细,一时,太子仁孝之名大盛。
可是,不管如何,明启帝的身子到底是垮了,就是遍寻名医,用最好的药材吊命,也没撑过多少时日,正月未出,明启帝已经性命垂危。
他又一次在病床前交代太子一定要守好大雍江山,不可辜负万民百姓,再托王皇后看护太子,又道:“梓童,我在泉下等着你,你什么时候来,咱们再一起投胎。”
王皇后含泪应下。
明启帝明抓着太子的手,高声道:“明儿,你一定要记好,咱们大雍帝王可以对百姓仁慈,却绝不可对外敌仁慈,绝不做软骨头,记得太祖的话,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太子眼中虽有泪,可还是强有力的随着明启帝高声道:“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好!”明启帝含笑,抓着太子的手松动下来,无力垂在床边。
☆、第八十三章 宅斗
“什么?”
李鸾儿正在盛水,猛听到这个消息水瓢都掉地上了:“官家驾崩了?”
李富点头:“我也是才从老师那里得的信儿,姐你记着些,多问问人,该有的忌讳也得避着点。”
李鸾儿捡起水瓢:“我知道了。”
“对了,你还没吃饭吧,今儿就在这吃,一会儿我给你弄好吃的。”李鸾儿看着李富笑道,再度打量这位小堂弟,越看越是满意,李富如今哪里还有乡下小子的样子,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李富抽条似的长个,再加上读的书多了,气度也就不一样了,每次回村,可都惹来不知道多少夸奖,小婶子如今一提起这个儿子,乐的嘴都咧到后脑勺上去了。
“那成,我今天可有福了。”李富干脆利落的答应下来,对于李鸾儿做的吃食还是很向往的,他这位堂姐虽然不是很乐于厨事,可厨艺却是当真不错,做的菜味道也好,让李富这个整日在县学吃大锅饭的小子想想都要流口水。
“姐,咱们今儿恐怕是不能吃荤了。”李富站在厨房门口提醒了一声。
李鸾儿才要去拿肉的手缩了回来,这才想到官家没了,民间百姓也是要忌荤腥的:“我知道了,放心,今儿姐给你做一顿全素斋。”
今天这顿素,李鸾儿做的倒也不憋屈。
要是当今官家是个昏君,李鸾儿才不会吃素呢,关键是,没了的这位官家确实是个好的。
说起来,李鸾儿是很敬佩明启帝的,这位官家比历代帝王都要高明。
比起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来,明启帝明显的要仁厚许多,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对官员,都当得上仁义二字。
但是。比起历代那些以仁为主的帝王,明启帝的手腕也强硬很多,关键是,对外的手段很强硬。从来不会对于敌人仁慈,也不会对打着大雍主意的外族低头,这完全就是一位外王内圣的官家。
不光是李鸾儿敬服明启帝,就是民间的百姓说起这位官家来,那也是满口的称赞,没有一个说不是的。
李鸾儿可以想见,明启帝驾崩,民间不知道有多少百姓痛哭失声呢。
虽然说,李鸾和不会痛哭,不过。吃几天素,她还是能忍受的。
把灶间的火烧旺,李鸾儿才弄了豆腐和面筋准备做几个小菜,便听到一阵哭声传来,仔细去听。却原来是马家一家子在偷偷哭呢。
李鸾儿放开精神力,就见马冒和郑婶子带着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