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玉如,玉如再摇头,她对读书没兴趣,所以高峻从来也就不会对着她谈那些,他们谈的都是玉如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北境的风光,他们怎么养马之类的,还有她小时侯,跟着父母在北境的生活。现在问她高峻为什么这么干,不好意思,她不知道。
唐夫人也不明所以,高家在家乡的学训是,厚德载物。不主张机敏巧辨,让学生之间辩论,这是什么意思?况且,这也是传统儒家不支持的。
“可能重点就在于逼他们读书。”雅卿决定靠自己了,以她对大哥的了解,他一定知道-这回无漏洞可钻了,那么,他能做的,就是让这个六个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书。怎么样他们更多,更多角度的读书?
除了开书单之外,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竞争。只有让他们之间有了竞争的态势,那些书单就是基础,而辩论其实六个人就有六个观点,当这六个人引经据点想要批驳对方的时侯,他们是把对方的论点给听进去了的。其实这六个月,他们六个人是六乘六,绝对超过了三十六的。
长公主明白了,笑着叹息了一声,看向了远方,“这一战,我信峻儿!”
ps:跑运输就那么一说,就凭我,开三十迈,想跑运输,都不够赔油钱的。哭,好像除了写文,我啥也不会,而我还是一个天赋不够的作者,好想哭啊!
第239章 巨坑
北境是等到下雪才开始决战的,高峻刻意拖到此时,才终于开始回应番邦的挑衅。
这其实也是有用意的,他要的是一场大的决战,而且也是一次,至少让他们十年内,无法再一次挑起战争。
“为什么非要等下雪?”丰凯看着坐在城楼之上,吃着南乳花生米观战的石高峻。
“等着地冻。”高峻安静的等着。
“怎么意思?”丰凯不懂了。
“你不用懂。”高峻咬着花生,眼睛却没有离开城下的战场,看到郝仁已经在外整装待发,而被迫破釜沉舟的番王此时也是气势汹汹,对了他们来说,已经没有退路了,如果不胜,就只有死。
战场之上,其实气势是很重要的,当年破釜沉舟能胜,就是气势上压倒了守方。但是现在明显的守方的气势更强,郝仁气定神闲,所以跟在他背后的将士们也满满的信任,他们确定,他们不会输,就是这种必胜的信念,此时两军对垒之中,郝仁这头,那气运就不同了,而番王似也感觉到了,举起了他手中的大大的搬山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