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贾珠和自己的儿子,读读三字经之后,就过来找贾政‘聊天’,顺便‘讨教’。
贾政这个假文人,其实心里很羡慕真读书人的,不然后来府里也不会养那么多的清客了。对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真的很尊重,比如后来的贾雨村。不然,不会每次贾雨村来了,他就让儿子出来见客,让他学学正经的仕途经济。
路不群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什么样的人,他一眼就看得出来。他很快就得到了贾政真心的敬重,而他对贾政也没有王家人的那种感觉。相反他虽然觉得贾政生在公候之家,还能单纯(蠢)成这样,挺不容易的。人也不坏,没有架子,待人真诚。倒对他有了几分真心,用心的教导他来。
贾政其实也是真的爱读书,但是真的脑子不成,书真的都背得透熟,前人注解也是烂熟于心,可是让自己写,他又不知道该怎么下笔了。
当然,主要也是,教他们读书的是六叔代儒。代儒他自己也不过是个秀才,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教出了贾敬。可是也不想想,贾家家学这么多人,其中还包括代儒的亲儿子都没被教出来,贾敬考上进士,代儒起到的作用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个教不得其法,一个学不得其味,到后来,两两失望。路不群知道问题在哪,略一点拨,贾政倒是有点开窍的感觉,再回头看书,就满是精粹了。
一两个月下来,春暖花开,贾政倒真的开始对自己有点信心了。
而艾若也为贾政他们去金陵做好了准备,艾若其实是想让路不群跟着贾政一块去的。但总得找个好点的理由不是。不然怎么说他们这亦师亦友的关系?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于是夫人路线就这么形成了。
艾若在路家一搬来,也是会做的。除了分了单独的院子,对路娘子,还有路家的孩子们,都跟府里主子一样,有月钱,有份例的衣裳。还给他们一个小厨房,每日送新鲜的菜蔬、肉蛋过去,由他们按自己喜好自己伺弄。
平时没事时,她会带着贾珠、元春去找路娘子聊天,一块做做针线。
路家娘子虽然是小门小户,但人却是聪明得紧的。能在路不群那样的男人身边,没几分本事,其实也很难的。还把日子过得越过越好。有自己的宅子,有自己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