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俩忙叫进了幕僚,写了请罪的折子,请圣人把牌匾收回。并指旨,由内务府收回违制的物品。他们挂的可是‘敕造宁国府’,不是他们想摘就能摘的,自己摘就是大不敬。只能向圣人说明情况,请圣人恩准换牌。
其实皇帝也不好做,你自己不自觉,我还真不好意思让你摘,省得下面人说我刻薄。看得再不顺眼,也就只能看着。不然,为何宁荣二府能挂着牌子一直到抄家?就是一个不自觉、一个死要脸,于是心里疙瘩越来越大,宁荣两府的人也就死得越惨。
代化请罪的同时,也跟代善通了一个气。不过代善现在还是国公,缓缓也成。但回头一想,万一自己哪天死了,长子也不是个明白人,只怕就是事了。宁府现在通气也是好事,想想,还是多安排一下吧。但也真没当一回事,只是把贾赦叫来,把代化的折子给他看,意思很明白了,‘我要是死了,你记得也上个同样的折子,把这国公的排场去了,省得扎眼!’
贾赦有一点好,脑子虽然不够,可是胜在听话,谁对他好,他听谁的话。马上答应得好好的,小心的收了折子,将来好打小抄。然后该干嘛干嘛去了。
第37章 关于财务问题
代善看看长子这样,又想哭了,这儿子……太实诚了!不过他们父子还真的没当一回事,代善还是国公,换匾这事本就不是个事。对代善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分库房。这是他的脸面问题,一定要细化。于是老爷子开始清点库房的东西,这些都是有单子的,当然清理了,脸又黑了一次。
这次他没叫人,自己到了荣禧堂,把人都遣了出去,直接把单子拍在了史氏的面前。几辈子攒下来的好东西,大部分被史氏私有化了。老爷子能不黑脸吗?
你想,《红楼梦》里,贾母出手多么阔绰,赏丫头都是把铜钱放盒里,由着丫头自己抓。于是从小在老太太跟前的宝玉也继承了这一败家的习惯。还有贾母没事赏的那些古董、首饰、头面,就算是她出嫁时,是史家最好的时候,但史家人口也众多,能为一个女儿把家搬空?
后来有人算过,贾母的去世前的私房达五万两(从她分财物时综合算出的)。但这绝不是贾母鼎盛时候的私房总额。想想后期,贾家败落,鸳鸯和王熙凤合谋,偷典老太太的财物以解燃眉之急。书中只写了一次,而且也说,‘老太太其实是心里有数的,不然鸳鸯怎么敢拿?’还有修建大观园时,老太太能一分不拿?加之全书中每年散落出去的银子……所以算算,简直比艾若他们分家时的家私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