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的事,他会做好,没事时。也会找书看,天下的书籍哪最多?除了兰台寺,就是翰林院了。这里孤本多得很。贾政多少还是读书人,很多时候,他还是有读书人的习惯,看到好书,就走不动路,问清可以抄录时,就安安静静的坐自己的位置上抄书。
老翰林们也知道。这些人不会在这儿久待,原本就没做他们的指望,自己该做什么做什么,留着在那儿熬日子罢了。不过是静静的在观察这些人罢了。他们一开始也不信任贾政,毕竟他们也阅过卷的。贾政这个探花郎,他们不敢说他真的不是实置名归,但才华的确不算出众的。看也看得出,他的性子中平,不是那种有棱角的主。现在看看,这性子是不是太中平了?都不像是那种从大宅门出来的世家子了。
这么观察了一段时间,贾政开始去国子监和官学见习了。这也是翰林院的重要工作之一,他们这些人都是要去当先生的。国子监里读书的都是世家子,家里老爹五品上的。有一个监生的名额,而成为那监生的,可以直接参加院式,免了前面四场的考试。所以这些都是官员的后备役。谁也不会轻易得得罪这些人,这些人,爱念不念。他们就算考不上。捐一个官对他们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而官学比国子监略差一点,这里的学生是没有监生的资格,但是,他们也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能进去读的。就算比国子监的人略好一点,但紧迫感却是不强的。
贾政只是看了几天,也不知道是不是跟路不群久了,没事他也会家学里看看人家什么教书,再看看官学和国子监,真的处处都不顺眼啊!不过他是见习的,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根本就不会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看着。
老翰林们也想故意试他一试,不是说他是书呆子吗?他的探花卷子不是说的就是教育问题吗?那好,我们给你机会,你来实践你的理想。于是找个由头,直接给了他一个班。玩去吧!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人家给了他一个官二代最调皮的班,基本上是无人敢管的班。
贾政也知道路不群的意思,此时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但凡想在教书上有所建树,就得老实的从现在开始。给他,他就接了,去了几天,静静的看了看,然后找出几个刺头,也不打也不骂,直接请了他们的爹来,请他们的爹在暗处听课,让他们看看自己儿子,平日里在学里怎么混日子,怎么浪费了他们的名额、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