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若虽然不太相信这个,但是她也是做过母亲的,每一次无论是贾政还是自己带着孩子们出门,她都是一万个小心的,生怕有一点差错,他们家只有一个孩子,却只派一个下人带孩子出门玩,这个,好像是有点说不过去的,他们家又不是只一个下人吧。
现在听封氏所说,她有点相信这话了,此时知道女儿可能有消息了,甄士隐却没有来,只让封氏一个人来,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而此时,封氏又说了命里无子之话,显然,这话是甄士隐常说的,封氏虽然气恼,却也只能用这话来安慰自己。
还是英莲三岁时的事了,老爷带着英莲出门游玩,偶遇两位……僧道,说了一些胡话,老爷倒很是伤感了一些时日。直到女儿丢了,隔壁的葫芦寺又莫名的起了一场大火,差点连累我们家时,老爷才释然起来。”封氏低头轻叹了一声。
那场火起得蹊跷,好在那日突降大雨,不然,一街只怕就得被连累了。”知府夫人轻叹了一声,看艾若看着他们,知府夫人忙笑了笑,下官夫妇本就是姑苏人氏,六年前我们老爷为苏州通判。”
艾若点头,通判管的就是刑狱与治安,所以葫芦寺大火,管治安的通判自然要到场,看看是人为的,还是天灾,刚刚知府夫人那句‘蹊跷’就很有意思了,显然,他们不相信是天灾了。
突降大雨倒是有趣。”艾若记得书中特意说,那天刮风,于是边上的甄家倒了大霉,跟着一块烧光了。想想英莲只怕也是这家的命根子了,英莲在,他们家好好的,英莲一丢,他们家马上跟着就家破人亡了,所以命理这学说,还真是有趣得很了。
这倒是个巧宗,说起来倒是跟贵府姻亲,林大人家相关。”知府夫人倒是笑了。
第458章 善良救命
第三章
艾若更加好奇了,正想问,看着封氏那有些纠结的样子,想来也是想见那位疑似女儿的姑娘的,于是对边上人说道,让人领着封氏去看大丫,她不让大丫过来,多少也是让他们母女有个单独相处的机会,此时把英莲叫了来,两人当着这些人抱头痛哭的,也实不像样。
而知府夫人和封氏也误解了艾若的意思,他们以为艾若想的是,远远的看看,若是真的,自然相认,若不是,对大丫也好些。倒是对艾若的细致多了一分的感动。
等封氏离开了,艾若看向了知府夫人,她刚可没说完,她让人把封氏带走,主要是她想听故事,懒得被人打搅。
当年林老夫人仙逝之后,林大人在苏州守孝三年,修桥铺路,布施寺庙,为老太太做功德。很是做了一些好事的。甄家隔壁便是一家小小的寺庙,因为地方狭小,被人戏称为葫芦庙。当初也因此而受惠,得了一笔银子。但葫芦庙原本就狭小,又才整修过,得了钱,又不能一点事也不做,于是请街坊四邻一块商量怎么用这笔钱。
住后街的秀才说,这庙这般的狭小,门口的路也不宽,庙中常有香火,若真的走了水,只怕门前的大缸一点用也没有,还会损及邻里。不如在后院修个小的灵塔,高处蓄水,万一有事时,也能马上救火,平时也能为这里添一种景致。
大家一听都觉得这是好主意,但是若是真的修建灵塔,寺里的地方就不够了,总不能真的只修一个后院不是。甄家与附近的几家都各拆了一处相近的偏厦,捐给了寺里,好让寺里修了这座灵塔,重塑庙门。
林老爷听说此事,很是赞赏周围义邻,也赞赏了庙住持善于倾听之德。亲笔提了字又让人送了一笔银子来,让人修好一点,万不可大意。如此这般,这葫芦庙倒是凭空的被修得四四方方整整齐齐起来。而四邻也顺势就把各家也修整一新,倒是借机把进出的道路,各家的围墙什么的,都重建了。原本狭小的车巷都宽敞了不少,葫芦庙也从不起眼的小庙,到后来成了有名的德寺了。成就了这段佳话!
那次大火,灵塔喷水压制了火势,加之因为修灵塔,周围各家都让出了土地,于是他们各家,其实多少与寺庙无形之中就隔开了些,火苗也飞不过去,原本那天就有大雨,若没有灵塔大雨来之前,周围也早就烧光了。因为有了灵塔,于是灵塔中的水虽说灭火还有所不及但控制了火势。
等大雨来袭时,正好一鼓作气。正殿虽说救不回来了,但是后来各方还是捐钱,把寺庙又重建了起来,倒是越发的灵验了。”
艾若现在知道为何叫巧宗了,不过,看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