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艾若的红楼生活 > 第662章

第662章

艾若也以为邢氏这回来,就不会走了,毕竟当初她跟着贾赦走,是因为贾赦要带走贾珏。现在贾珏回来了,成功了,也娶了妻,她也算苦尽甘来。在她看来,邢氏和贾赦也就那么回事,她不敢保证这些年在边关,他们之间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但是对邢氏来说,儿子应该还是更重要一些的。

但是等三日,湘云和贾珏一块进宫谢了恩,去贾政家吃了一顿饭之后,邢氏按着贾赦的吩咐去各家送了礼,表达了他们夫妇对亲戚们帮忙的谢意之后,便吩咐回程的事了。

艾若没问,邢氏也没解释,两个曾经的朋友,有时只是对视一眼,也就不需要问什么了。不过有时也是,这样就挺好。是啊,挺好的,贾赦也年过半百了,而邢氏也快四十了,他们俩现在搭伙过日子,至少他们老来也有伴。

想到老伴,艾若才想到,十一月,她的老伴贾政同学,也要五十了。贾政五十岁的生日,在书中,是很重要的一天。那一天,元春被封了妃,而那之前,秦可卿死了。贾家的荣耀与衰败同时到来。

不过艾若又疑惑了,书中,贾政生日的同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林海之死,但这不是艾若疑惑的重点,重点是,而书中写的黛玉的年龄,让她觉得奇怪。

书中在说林家事时,明白的说了,贾雨村执教林府时,林黛玉才五、六岁,一年后,贾敏死。然后老太太给信要接黛玉去贾家,然后林海写了封推荐信,让雨村带着黛玉进京。这里看,黛玉进京,不过六七岁的样子。

但是,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从书中王熙凤的眼光看去,只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姑娘,弱不禁风的站在那儿,她有问过黛玉多大了,黛玉答的是十三岁。

这一段,其实哪个版本都是这么写的。然后过了两年,林海生病,黛玉出京伺奉,半年后去世。那么黛玉的年龄就该是十五到十六岁。等黛玉办完丧事,回京是十二月,之前贾政已经办完了五十岁的生日了。

从这个年表上看,其实跟现在的年代表是对得上的,现在黛玉就是十五岁。但是问题,为什么贾敏去世时,黛玉六岁,而到京就十二三岁了呢?

好吧,想到那儿,艾若不禁会想,书中的贾政还真挺不是东西,林海好歹也是亲妹夫,不说为他服丧,好歹也别妹夫九月初三刚死,你十一月就做寿吧?连百日热孝都不过!

艾若摇摇头,多少年没想过这些了,怎么就又想起来了。不过想想也拍拍脑袋。之前大家光记事件,却没算路程。贾敏死了,派人送信回来,也得一两月,等回信回去,又是一两月,派人奔丧,然后两家再商议,又不是跟二十一世纪一般,有网络、电话,然后几分钟能解决。

那会,谈好一件事,弄不好得两三年。就像贾珏的婚礼,明明是紧赶慢赶的,生生的还弄了一年半,请日子又用了半年,所以各种麻烦。

再加上,林黛玉还得扶母亲的灵回乡,弄好了,又是几个月,不说在家乡守孝,但是光下葬,等着青草长出来,也是要时间的。所以古人不是常说,动如参与差。在他们看来,真的一但远游,再见其实也许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这么算算,从贾敏去世,到贾母想起要接黛玉,除去中间的过程,加之林海身体的恶化,十三岁才送黛玉到贾家其实是很合理的。

再说,林海是比贾政大的,贾政那年五十岁,林海至少也得五十多了,而书中也说了,林海是四十上下,才得了一个女儿。那么,黛玉那时,十五六岁,也是合理的。

不过现在谈这个似乎没什么意思了,林海身体虽然不怎么好,但其实也不差。今年一定是死不了的。所以她就不为他担心了。

至于说刘可,更不可能,人家夫妻感情好,一圆房,就生了儿子,现在肚子里又揣了一个,开心死还有可能,让她命丧天香楼!呵呵,宁府天香楼都改了名,改叫得月楼。甭管天香楼还是得月楼,反正刘可都没去过。所以在艾若看来,都是饭馆的名字,所以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至于说贾瑗,她的第二个儿子也生了,日子不要过得太好。京里谁人不说东平郡王妃福气好,连太妃都觉得虽然贾瑗不爱笑,言语不多,但人真不错。两个姑子好好的发嫁了,府里整治得兴旺,而不着调的穆哥儿,看着正常多了。还一口气生了两儿子,看看这是一般二般的福气吗?所以她也就不挑了。

连带着,老太妃对贾璮也充满了期待,说王家就是宜男像,王老太太生俩儿子,王家姐妹就算是庶出的薛姨妈都生了两儿子。王熙凤到贾家没多久也生了儿子,还年轻,再生容易;现在贾瑗也生两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