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闹出了一些事,成了大大的笑话。不过好在夫家得势,待她又好。”
生意人惊奇:“夫家?”
“她夫家可是大名鼎鼎,你非是京城人,但在外走动,总听说过些他们的事。前几年出来的玻璃,改良的马车总知道吧?”
“这是自然!我如今用的便是改良过的马车。别说,坐上去可比以往的好多了。”
“再有那军中的兵器,将北戎打的落花流水的弓/弩,床/弩,还有先前平了乱军的火/铳。”
生意人咋舌,接道:“这我倒是听说过,听闻这些都是尚书令大人家的大公子林砚做的,你们说的林家,莫不就是……”
前面说话的人点头,“京里有这等圣心和体面的,除了他们家,还有哪个林家?还不只这些,皇上现今废海禁,重开港口贸易,又设市舶司,也是这位小林大人在科考殿试上的奏本。
甚至就我们如今坐的这一品茶楼,还是他的产业,似乎九皇子也有一份。听闻当初这开茶馆的钱还是皇上出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啧啧,怪不得呢!”
有人轻叹,“所以说,做儿子的出息,做娘的才更有底气。若不是有小林大人,就贾家现今这局面,林太太还不知是何处境呢!”
有人点头附和,“是呢!不只出息还得孝顺。听闻这次的寿宴便是小林大人亲自操办的。以他现今的职务,怕是比林大人还忙些,还能抽出时间来办这等内院之事,又在贾家一再出事的情况下。更别说林家素来低调,偏这次可谓是怎么风光怎么来。这意思岂能还不明白?”
这都是为了贾敏啊!
这般一说,许多人唏嘘,都羡慕起来。有儿子好,有个出息还事事记挂着自己的儿子更好!
“前阵子还听林大人闲谈说起,小林大人幼时长在母亲身边,得母亲教导。听闻七岁便已显露才能。对了,林大人当笑话说起时念出来的那首《鹅》,你们听了没有。我本觉得此诗不怎样,可若放在一个七岁孩童身上,那就不一般了!”
“谁说不是呢!也是林太太用心。贾家如今虽败了,可早年也是一等一的人家。林太太闺中那会儿,也是鼎盛之时,想来当时各色教养都是不缺的。”
“是了!若说孩子争气,也着实需得父母引导。便是连林大人也说,小林大人能有今日,林太太是功不可没。”
“我这些时日倒还听到一个消息,据说那写了诸多话本子的太虚先生,乃小林大人的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