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时隔多年,老先生给我们讲起这个故事来,还是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有任何夸张编造的样子。
我们其实都有被长辈讲鬼故事吓着的经验。但这个故事在这老先生说来,却完全没有恐吓我们的味道。
其实他也不用恐吓我,不要看我叫他老先生,我和他的年龄相差也不过十六,七岁。
我这样叫他完全是因为我父亲的缘故。
我父亲出生本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很多国营工厂都去农村招工。
父亲因为条件优秀,就被招进了国营厂。从学徒工干起,后来一直干到了车间主任。
因为我父亲是高中毕业,这在当时就算半个知识分子了。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学生都是带着干部名额的。就是说一个大学生毕业了就直接进机关当干部了。
所以那个时候有个说法:能读高中就是脱了草鞋穿布鞋,能读大学就是脱了布鞋穿皮鞋。
当时农村的村会计基本上都是高中毕业的。那个时候村里的会计就是知识分子了,负责管账的,村长和村支书都要对他另眼相看。
父亲高中毕业,回村虽说没有当上村会计,不过却因为身体健壮,当上了村里的民兵队长。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当初进厂后厂里也把他当作重点培养对象。
父亲也是工作努力,很快就成了车间里的骨干分子。后来就开始负责新工人的工作。
那个时候的招聘工人,可不像现在的招聘。西装革履,写字楼,来的不是985,就是211,那是个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工农兵亲如一家,招工要面向广大的农民兄弟。招工的对象都是农村青年。
这一年,父亲带着招工组工作队来到湖南的一个偏僻的农村招工。
这个工作队一共由五人组成,年纪最大的老马。四十来岁,入厂的时间最长。
老马十来岁就进厂里当学徒工,车,铣,钳,刨各个工种都干过。虽说没什么文化,不过在技术上却是一把好手。此次招工,老马就算是工作队里的技术顾问。
小田,是队伍里面唯一的女性,小姑娘今年刚刚十九岁。卫生学校毕业才一年,那个时候卫校属于中专,毕业的学生年纪都不大,等于是高中毕业。不过人家是有专业技能的。
在那个时候,医生等专业人才普遍缺乏,好多地方看过两本医书的人,就可以当赤脚医生了。随便去山上扯点草药就敢给人治病了。
所以像小田这种读过卫校,受过正规医疗培训的人就等同于是正经医生了。可不像现在,卫校毕业只是护士,连处方权都没有。
工作队招工的体检,就全部是小田在负责。
小姑娘年轻有活力,着一件花布衬衫,下身深绿的军裤,背着一个大药箱,里面装着简单的医疗器材和一些常用的药品。扎着两个大麻花辫子,一路上跑前跑后,很是欢快。
戴着眼镜,成天夹着个人造革公文包的是杜工。杜工二十五,六的年纪,杜工就是杜工程师的简称。他之前还真是厂里的年轻工程师。正经的哈工大机械系毕业。能够绘制工程图纸的那种。
之前在厂里很受重用,来厂里一年多就被提拔为工程师。因为他有文化,能写会算,所以这工作队的粮票钱物,招工的资料整理,就归他负责了。
因为长期伏案工作,这杜工高度近视,两个眼镜片厚的就像是两个啤酒瓶底子。
肋下一直夹着一个黑色的人造革公文包,这至少在形象上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模样。
然后就是小五,在厂保卫科任保卫干事,小五今年二十一岁,小五本姓伍,是这个工作队中除了小田以外最小的队员。大家都叫他小五。也显得亲切。这次跟着工作队出来。主要职责就是安全工作。
六十年代的国营企业都设有保卫科,那个时候地方政府势微,政策和资源都偏向国有大企业,企业内部开设各种部门代替了政府的职能。
这种情况有个专门的说法,叫做企业办社会,从学校,幼儿园,到医院,电影院,消防队,派出所都有。只是叫法名称不同而已,但是在职能上就完全一样,这些机构完全由企业自己创办和控制。
保卫科其实就是起到了派出所的职能,里面的保卫干事对外统称经济民警,那都是可以佩戴武器的。
小五这次以保卫干事的身份一起跟着工作队出来,那也自然也是佩戴了五四式手枪。这种手枪是我国在五十年代仿制“老大哥”的tt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