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从,制度改革上说起。”
“文若,你作为大管家,这件事,你当仁不让,你将新制,简要的说一下吧!”
“喏!”
荀彧答应一声后,起身说道:
“本次改革新制,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书;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无事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分领各种政治事务。”
荀彧说完后,坐下,重新将话语权交给刘和。
刘和也适时说道:
“方才,文若所说,你们也听见了。”
“而且对此,想必你们也不陌生,毕竟孤一直都是如此分工与你们的。”
“只是现在,才出示一个具体章程给你们。”
“接下来,就是人事任命。”
“文若,尚书省右仆射,玄龄门下省右仆射,伯温,中书省右仆射。”
“子扬,工部侍郎,伯宁刑部侍郎,少伯户部侍郎,于谦吏部侍郎。”
“赵普调任司隶刺史,李沁调任凉州刺史。”
“对此,你们可有疑问之处?”
闻言,荀彧第一个站起来说道:
“王上,尚书省事务繁多,你只派臣一人,臣恐不能胜任啊!”
“文若,你放心,等志才,奉孝回来,孤就让他们,给你帮忙。”
“到时候,你和玄龄,任选一个就是。”
听见还有人派,荀彧这才坐下来。
“王上,敢问于谦是谁?”刘伯温忍不住问道。
“于谦是孤新收的一人,其人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一心想为百姓做实事。”
“不过为人有点死脑筋,眼里容不得沙子。”
“在开会之前,孤还和他争论了一番,硬是没争过。”
“你们说,这样的人,是不是很适合吏部。”
刘伯温见刘和提起于谦时,虽有点无奈,但实则满脸欢笑。
心知刘和必然很看重起,再加上又让于谦做吏部侍郎,刘伯温顿时明白了刘和心中的想法。
于是进言道:
“开始王上言及,要查各郡县官员,可是打算派其,私下前去。”
闻言,刘和想了想回道:
“当前时局,还不到彻查的时候,所以此次,采举半公开的形式。”
“届时,伯温,还需你多多从中相助。”
听见半公开,和要自己相助,刘伯温顿时领会了刘和的意思,当即回道:
“王上放心,臣一定全力配合。”
刘和轻点头,随即想到于谦所言之事,当即朝范蠡说道:
“少伯,商屯制现在如何,可有发生乱象?”
“不敢欺瞒王上,不是很理想,臣今日还在和文若提此事,想的就是,如何无损的解决此事。”
范蠡的能力,刘和很清楚,听见其说不理想,当即追问道:
“少伯,你的才干,孤很清楚,你没道理,办不好此事。”
“你跟孤细说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范蠡明白这件事躲不过,当即坦诚的回道:
“不敢欺瞒王上,商屯制,最初才施行的时候,确实效果很好。”
“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辟了荒土,改善了不少百姓的生活。”
“但后来,随着其中的利益,被挖掘出来,顿时就有不少世家加入了其中。”
“一开始倒也还好,这些世家也守规矩,但随着王上你亲族中人的加入,事情逐渐就变得不可控制起来。”
说到这里,范蠡忍不住看了刘和一眼。
刘和懂范蠡的意思,知道他是怕自己包庇亲族。
但他一个穿越来的人,又怎么会顾及这些,当即说道:
“少伯,你接着说下去,不用有顾虑,孤倒想听听,是怎么个不可控制法。”
刘和此话一出,范蠡心中顾虑顿去,继续说道:
“一开始,王上的亲族中人,也还算守规矩,虽然钱给的比一般人少,但还是有人为其做事,他也如约给钱。”
“可后来,不知怎么的,他就突然变了性,不给钱不说,还强占土地,逼迫百姓为其耕作。”
“当时这件事,闹得还挺大,都闹到了景略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