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荀彧便一直在想,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但想到最后,也没想出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
可既然刘和问,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回道:
“陛下,臣心中,确实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子扬的忧虑,是没人,工部的人,都分散在各州,做基建。”
“少伯的忧虑,是没钱,他想急着把经济复苏起来。”
“所以,他对建立市场,很执着。”
“所以臣便想着,能不能多建几个市场,在每个州郡都先建一个,试试成效。”
这样一来,人手也好半,只需命工部的人,在当地州郡,多做几天。”
闻言,刘和眼中一亮,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办法,但他并未急着定下来。
而是望向范蠡,询问道:
“少伯,你看,按文若说的办,如何?”
范蠡沉吟了会:
“臣觉得可行,只是这么一来,加大了财政支出不说,还加重了工部的压力,怕是没个三五年,都难出成果。”
刘和点点头,望向刘晔,说道:
“子扬,少伯的话,你也听见了。”
“对此,你可有何不同意见?”
刘晔摇头,回道:
“臣觉得可行,反正工部的人,都是现成的,只要财政上,不拖后腿。”
“臣保证,工部一定完美完成任务。”
听见刘晔这话,刘和没有多想,当即拍板说道:
“既然如此,那就按文若的意思办。”
“在每个州的中心郡城,都建立一个大型市场,优先发展中心郡城的经济。”
“等中心郡城经济起来后,再漫向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