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能随帝姬身旁走动的,哪里能有蠢人,他们自然懂得菱音话中的含义,故而个个沉默不语。
最终,第一个打破沉默的,还是那名眼熟的老宦官。
“殿下,实乃大明仁王,老奴无话可说,但却也要再劝殿下一句,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却只剩寥寥三位帝姬,若是……若是……还请殿下以大明安危为重!”
菱音帝姬很佩服老宦官的先声夺人的气势。
“你说的对,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国内共有三位帝姬,朕身为帝姬之一,却要在大明遭受外患之时,抛弃下属独自逃命,你说,朕还配当大明的帝姬吗?”
菱音调转马头,对另一个大臣说道。
“朕没有意气用事,合军聚众,务在激气,重在主力,精神气和主心骨是军队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支撑。”
“只有信念在,才能上下一心,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做足准备,打好这场叛军攻坚战,两者都缺一不可。”
说完,菱音帝姬让正在低头抹泪的贴身侍女从包裹里取出利剑和枪支,交付到自己手中。
贴身侍女眼角发红,尽管心中不情不愿,也不敢不从,只是当她把东西交到菱音手上时使了点劲,菱音一时半会竟没有立刻从其手中抽出来。
菱音低头看向稍稍退步的贴身侍女,后者把头深深埋了下去,不敢让她瞧见自己的眼泪。
战争在即,菱音深知现在不是谈姐妹情深的时刻,她看着侍女的发旋叹了口气。
取下腰间挂着嬷嬷赠给她的香珠吊坠,命这侍女走上前来,将这昂贵稀有的香珠吊坠亲自赠予她的手中。
之后,菱音再无多余的精力去理会那些无辜之人,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美目中寒芒一闪,扭头对着众人扯着嗓子喊道。
“朕直接把话放在这儿,我知此次一战会很艰难,其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朕知在场的所有人都心知有数,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朕不要求所有人都陪朕奔赴战场,想去就去,想逃就逃,不必有过深的心理负担。朕只有一个要求,那些选择留下来的,都给朕听好了!”
“犯朕大明者,虽远必诛,凡朕大明子民,虽远必救,朕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
“这回朕就要借此事,肃清大趾官场,清除异己,为回京赴任大明扫清道路!”
菱音又对大将铁云厉声道:“人生就是一场豪赌,铁将军,你敢不敢赌呢?”
刹那间,菱音帝姬的声音穿透每个人的耳朵,也穿过每个人的心扉。
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了,在岁月的蹉跎中,早已经锤炼化为裁决者。
一股狂风扑面而来,如刀割般划过肌肤,菱音帝姬憋在胸口的那股涌动的嗜杀之气方才平息了一点。
老宦官不知是站了太久,还是脚底打滑,他突然向前踉跄了下,跪在了地上昂首伸眉道:“殿下,您不再考虑下吗?”
菱音依旧摇了摇头,见有人跑到路前妄想阻拦,她立刻拔出利剑,单手一劈,剑光雪亮,剑气凛然,却也只划破了空气。
阻拦之人被吓得向后摔去,菱音侧转过头,瞪了那人一眼,神情说不清是凶狠,还是凝重。
随后,菱音直接拽起缰绳,不再理会身后的大臣,背离开他们算好的逃跑路线,纵马驰骋而去,只留下一道骑马的曼妙背影。
好在,她有先见之明早早问清了驿站的大概方向,不需要他人的带领,率先离去的路线正好避开了那伙叛军。
“我与大明共赴国难,帝姬威武!”
猛然醒悟过来的大将铁云望着菱音背影,怒吼一声,抓住旁边的骏马翻身而上,紧跟菱音身后,成为第一个响应菱音的人,留下原地还在大眼瞪小眼的人们。
“我国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扬我军威!铸我军魂!”
“我与殿下同心同德,共荣辱,共进退,帝姬大人万岁!”
少时,站台内的纷纷醒悟过来的大明文武众人重振雄风,激昂地喊出了一句句口号。
显然,菱音说的每一句话点燃了他们心中的熊熊烈焰,唤醒了大明将士心中的血性。
武将紧握武器,整顿铠甲。
文臣裹紧包袱,整顿衣襟。
他们也开始哄抢身边为数不多的马匹,追随菱音的脚步,陆陆续续地加入到菱音的抗敌阵营中来。
摔在地上的老宦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