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身体已经完全恢复了,宫里一大堆事情的南公公也回宫里了,除了一队禁卫依旧留在了福王府保护力量薄弱的福王。
明德帝一直以来都很看重子嗣,虽然是养蛊式的争帝位,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互相残杀。
明国的江湖是与朝堂割离的,很多武学大派的子弟本身就出身豪门贵族,根本不会选择为某个王爷或者朝廷效力卖命。
而一些大派里的寒门子弟,无一不是天赋惊人之辈,而且勤学苦练,一般都是门派里中流砥柱,武学有成后就留在门派里当长老当护法成为门派底蕴,更不会放出来当他人手下。
只有一些小门小派的人,或者闲散武者愿意当明国贵族的供奉,为其效力。
澜王也算是诸王中最有钱的的王爷,也不得不在海外招揽先天武者。所以最近鬼先生四处奔波招揽武者,但是收效甚微。
福王的势力直线下滑,反而是之前遭受打击的誉王,最近是春风得意,不但抢了福王的几个不能拿上台面的暗生意,就连朝堂上都安排心腹官员占据了原本福王手下的官员的职位。
其余诸王也不愿意看着誉王坐大,又联合起来一起对抗誉王。
李经也很好奇,为什么明国采取一种养蛊式的选皇帝方式,福王也不顾忌,说出了根源,这根源早就在明国建国时候就传了下来。
洪武帝想按照立嫡长子为帝的想法,就立了当时原配皇后的长子为建鸣太子,准备让他继承皇位。
但当时的皇四子不乐意了,皇四子建临也是原配皇后的亲子,文韬武略,而且战功赫赫,明国不少的战役都是皇四子建临亲自当主帅,打下来的,在朝内朝外都远比建鸣太子更有威望,也更有势力。皇四子建临也是个野心勃勃之辈,不甘心自己将帝位拱手相让。
于是在洪武帝驾崩之夜,皇四子建临强行带着手下的精兵良将包围了皇宫,起草了一份名为洪武遗诏的旨意,说让皇四子建临继承皇位。
这建鸣太子也不乐意了,虽然我是个老实人,我马上就要当皇帝了,你给我弄个假遗诏,让我把位置让给你。
于是就跟建临斗了起来。可惜太子党力量严重不足,根本不是建临的对手,除了个别的忠臣为太子喊冤,其余的朝中重臣和皇家之人都是冷眼旁观。
就连当时的武神强者镇北王洪铁流也选择了两不相帮,毕竟是亲兄弟争位置,打来打去都是洪家的天下,所以这建临就成了明国的第二任皇帝,软禁了建鸣太子一辈子。
当时的天下人还是对建临这个皇帝颇有微。词的,毕竟建鸣太子没有犯任何的过错,而且待人宽厚,不少人都觉得他也会是个好皇帝,只是因为势力太弱,被夺去了皇位,很多读书人都为他叫屈。
为了堵住后世人之口,第二任皇帝诚烈帝洪建临就从自古盛行的嫡长子继承制改成了能者继承制,让最强大的一位皇子继承皇位,并且只有被封了王的皇子,才有资格参与皇位的竞争。并且为了防止建鸣太子的后人再有机会继承皇位,还设立了王位降级制度,建鸣太子的后人的爵位只会降的越来越低,根本不具备再夺皇位的资格。
不得不说,这种方式继承皇位的皇帝,没有一个是弱者,能力、心性、手段、实力无一不是上上之选,历代明国皇帝都将皇权牢牢的握在手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启国末帝大权旁落的事情。
就连一直身体不适的明德帝都牢牢把控着朝堂内外,坐看诸王互相斗法。
而最近的永安城极为的热闹,各国的使臣都纷纷赶往皇城参加数年一度的万国来朝日。之前清冷的万国巷也变得热闹非凡。
万国巷是明国特地在永安城西侧修建的专门为各国使者准备的住所,平时有的小国只驻扎三四个人,如今万国来朝日,各国都派出新的使者团队带着礼物和朝贡过来,旧的使臣再跟着使团回去,然后把新使臣留在明国,等下个万国来朝日再回去。
这也形成了一种传统,所以最近永安城人头涌动,甚至有不少皮肤异色的人种来到永安城,而且颜色分类更多,什么黑的白的黄的红的,偏绿的、偏蓝的都有,堪称是肤色的百花齐放。
李经也有些好奇这些异色人种是怎么来的,无意中在街上看到一个肤色红色的小国人还有些意外。
据说这些肤色呈红色的人都来自于两个靠近一座火山的小国,经常来明国贩卖一些火属性的矿石并换取其他的东西带回自己的国家,倒是很有意思。
澜王府
看着从海外各国招揽来的先天高手,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