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开局要玩完,家业要靠自己挣 > 第9章 择一名师

第9章 择一名师

第二天,在荀爽的安排下曹昂被交由书院的一名教习暂时带着。

当然这种关系算不上真的师徒,既无师徒之名,亦无师徒之实。

前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社会关系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闭环。

用五个字概括的话——天地君亲师。

因此,在这个时代,拜师是一件无比庄重的事情,必须慎之又慎。

良师难得,良材难求。荀爽有心培养曹昂这块璞玉,但他却不能将曹昂收为关门弟子。

原因很简单,荀爽身为荀家族长,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颍川荀氏,他若是将曹昂收入门墙,在天下士族眼中无异于曹家与荀家结盟,这是整个荀家必须避免的。

如颍川荀氏,弘农杨氏,汝南袁氏这些世家大族从来不会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会将自己绑在某个派系的战车。

哪怕是天下大乱也是多方投资,务求广撒网,多捞鱼。

而荀彧(字文若)与荀攸(字公达)则是荀家下一代的佼佼者,荀彧更是被世人盛赞王佐之才。

荀爽已经是知天命之年,或许不久后他们二人之一就会从荀爽接过荀家族长之位。

所以曹昂不能拜于他们门下。

那么该将曹昂交付给谁,既能打磨这块璞玉,又能让曹昂牢记荀家的恩情,同时避免荀家与曹家绑定。

荀爽已经想到一位老友,但还需要谋划一番。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曹昂入学后首先学习的是切韵,切韵是识字的根本,类似于拼音,曹昂在曹家时已经有所接触,因此上手并不算难。

在学习切韵和礼乐的同时,曹昂也时常去观摩书院的御射练习。

在儒学尚未腐化的年代,儒家授学可不只是子史经集,尤其是董仲舒杂揉黄老,兼融阴阳的新儒学更是包罗万象,还远远没有狭隘到后世的“心”“理”之辩。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绝大多数儒生的必修课。其中礼乐书数有专门的教习负责教授,但射御却受限于曹昂的年纪和身体无法学习。

说到底,无论曹昂心性再怎么成熟也只是个刚到六岁的小孩儿。

御艺主要包括骑马与驾车,前汉的夏侯婴即是凭借驾车这一技术积累军功起家,后担任太仆深受高祖、惠帝、文帝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夏侯婴也是曹昂的先祖之一。

到了当下,战车在军团作战的主导地位已经被骑兵所代替,退居二线,主要负责辎重和粮草的运送。

射艺则是射箭,东汉乃至与整个封建时代远程武器都以弓弩为主,它们在军团作战中处于辅助地位,事实上弓弩的并不能有效击杀敌人,主要目的在于伤残敌军,消耗敌方的作战力量和士气。

颍川书院开设这方面课程既是儒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在引导学子培养军事能力。

但对于绝大多数书院学生而言,这两项课程的娱乐性反而更强些。

每逢射御课程,部分学子都会私下开设赌局,曹昂到书院不久,便有人盯上了他。毕竟曹昂年幼,心智不明,应该很容易哄骗。

但曹昂对于赌博一向敬而远之,十赌九输,绝大多数赌博都离不开出千和诈骗,曹昂并不觉得自己可以玩得过那些老狐狸。

不过此事也激起了曹昂对于射御的热情,这种兼具竞技与娱乐的活动是他在书院为数不多的消遣,所以只要有射御活动曹昂从不缺席。

这天,曹昂如往常一般走向书院的马场,突然一名身着青色锦袍,面如冠玉,头顶介帻的青年男子径直走到他的身边,饶有兴致打量着他。

曹昂先是一愣,他来书院不足一个月,认识的人并不算多,再加上某些“阉丑之后”“徒有虚名”的流言蜚语,书院并没有多少人愿与他产生交集。

按下心头疑惑,曹昂拱手做长揖礼,开口试探道“小子曹昂,不知这位兄台有何见教?”

来人同样回了曹昂一礼。

“在下数次远见小郎君独自一人,不与他人交际,若是人生地疏,在下不才愿为引荐,若是伯牙独奏高山流水,在下愿为钟子期。”

曹昂面色一皱,此人所用典故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伯牙为何独奏高山流水?无非是曲高和寡罢了。

曹昂若是承认这一点不就等于变相吹捧自己高雅,贬低他人庸碌?周围多是学院子弟,虽表面谦和,但其实都自视甚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