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港口,两艘瞧着是洋人的船驶进了码头,不少人都凑过来看热闹。
连十三行衙门都过来了,没想到船上下来的却都是大清的商人。
衙门里的人上船打量了一周,再拿到了丰厚的孝敬之后才带着人离开,还十分贴心的驱赶了围在船周围看热闹的人。
看热闹的人都还是害怕官吏的,一时间作鸟雀散去。
只是等衙门的人走远了,却还是好奇的围了过来。
一个穿着府绸的商人走了过去,对着正在指挥下货的人套起了近乎。
卫舟抬眼打量了一眼眼前的商人,瞧着三十来岁的年纪,倒是一副儒商打扮。
卫舟记着自家王爷的交代,也就耐着性子跟他寒暄了几句,不过几句,两人便称兄道弟了起来。
“卫弟,你们这船可是在洋人手里买的?”池济这话颇有些明知故问的意思在里头。
卫舟似笑非笑的看了池济一眼,“池大哥这话说的,不是洋人手里买的,还能是自己造的不成。”
心思被卫舟看穿了,这让池济的脸有些红。
“不是,我就是想问问卫弟有没有门路,哥哥我也想买一艘。不瞒你说,我那艘船跟着我也有些年头了,正想换新的。”
说着池济示意身边跟着的小厮取出几张大额的银票,“只要卫弟能给哥哥我牵个线,好处自然少不了卫弟的。”
卫舟接过银票,看了看金额,收进了怀中。
“都是兄弟,池大哥说这话就客气了,牵个线而已,不过是件小事,只是这路上耗时不短,池大哥不着急的话,弟弟我就给洋人去信一封。”
池济欣喜不已,起身给卫舟鞠了一躬,“这样就多谢卫弟了。”
卫舟将池济扶起,“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再者弟弟我也收到了好处不是。”
两人相视一笑。
卫舟拨弄着手上的扳指,不经意的道:
“不过弟弟我还是觉得得将这造船技术弄到手才是硬道理,买船的钱可不少,日后总不会一直只有一艘船。”
卫舟啧啧几声,“白花花的银两就这么送出去了,平白富了那些个洋人。”
池济的眼睛越发的亮了,他家能做这海贸生意,自然家中的船只不少,就像卫舟说的,买一艘船都得万两白银。
多来几艘,哪怕他家大业大,也是心疼的。
卫舟嘴角勾了勾,接着说道:“要不是弟弟家中没有造船的生意,不然定是要将这船拉回去好好学习学习。”
说着长叹一声,“可惜了,看来弟弟只有将这白花花的银子送给洋人了。”
卫舟从腰间取出折扇,摇了摇,“若咱们大清也能造出这样的船,我啊,更乐意把这钱给大清人赚。”
池济的心思飞快的转动着,若是他买了新船回来,拉着那几家造船的一块研究,到时候国内可以赚一大笔。
卫舟正想走,被池济连忙拉住,“卫弟,卫弟,先别急着走,等会上酒楼,哥哥我请客。”
卫舟再三推辞,奈何池济太热情了,“再推辞就说不过去了,却之不恭啊。”
池济笑道:“这才是嘛。”
卫舟只好吩咐人将货物都下好,去酒楼的路上,两人相谈甚欢,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胤禛在直隶买了一个大庄子,选的山地,而不是平原。
因为是山地,所以价格也便宜,周围人也少,正好少了被发现的风险。
庄子上也住了不少的庄户,都是早两年山东大灾的时候,胤禛收留的流民。
如今选了几十个人跟来了直隶,也不用多聪明,只要忠心就好。
让胤禛有些意外的是戴京也主动跟来了直隶,他是自请过来的,这些年他也学了戴梓的一些技术。
这让胤禛喜出望外,毕竟戴梓已经是天命之年了,能有一个年轻一些的人接班,自然最好不过了。
胤禛这一切都安排的隐秘,平日里除了办差,多数时间都是在府中。
胤禩倒也来过几次,回回来胤禛不是在看佛经,就是在种菜。
胤禩有些好笑,堂堂郡王,结果关起门来在院子里种菜。
胤禛听见了笑声也不恼,“你是不懂其中乐趣,要不你府上也开块地,四哥分你一些种子。”
胤禩连连摆手,他府上可没有空地,都是他家福晋种的花,还都是安郡王府来的名贵品种,他可舍不得。
再者他也没有这份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