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大环境趋向稳定,军队各专业文工团、体工队开始重建恢复,全军及各大军区级单位定期不定期举办文艺会演、调演、运动会或单项比赛等,极大推动了各部队开展文体活动。今天是1974年11月16日,一大早上的,大队部长的广播大匣子响起了村支书的声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上头尼人要求文工团来这里头儿巡回演出,并且还要招一些有天赋尼艺术人才,请村里面尼人自发报名,进行考核。村里面的人也要出节目,请各个有意向尼村民和知青想办法出一些节目,一个月后在这里举行巡回演出以及文工团招人,请大家积极准备把咱们村的精神风茂发扬出克。……”
孔梦涵想了想:唉,根据40世纪的历史学经验来说,1977年恢复高考,自己还有三年的时间才能参加高考,可谓是技多不压身,还是要勇敢去闯一闯,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又回不去,那么就好好的体验一把70年代的职业生活吧。70年代最流行的歌是什么?革命红歌呀。1974年流行哪首歌呢?哦豁,原来是《红色娘子军》。
孔梦涵先去山上捡了柴火背下来,然后对谢奶奶说:“谢奶奶,这5天的柴火已经够了,我呀,得好好的准备一下文工团招兵的歌曲,需要时间准备,你有事啊敲门就行。”谢奶奶听了,十分赞同道:“孔知青的想法不错,这进入了文公团,可就吃公家饭了,也不用下地劳作,看天吃饭了,这年头很容易导致饥荒呢?你呀,就好好准备吧,除了吃饭时间我不会打扰你的。”
孔梦涵进入了空间,吩咐管家机器人打开了70年代的红歌《红色娘子军》听了很多遍,然后拿出稿纸在上面写了自己的表演思路:边唱歌边跳中国舞。横叉竖叉下腰搬腿等全部舞蹈动作学了三天三夜,最后再把歌曲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夜以继日的练习。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孔梦涵天天跳舞,唱歌几乎从不落下。孔梦涵每天都会去空间里面的机器人音乐家莲华、舞蹈家文竹进行挑战,日复一日。孔梦涵对舞蹈和音乐的把握越来越好,舞蹈的难度越来越大,音准越来越标准化。在经过30天的挑战以后,孔梦涵最终舞蹈和音乐结合起来,获得了满分的成绩。因为空间里面的人对舞蹈和音乐表演十分的严苛,因此,这些天孔梦涵没少受到老师的教鞭伺候,好在孔梦涵在跳舞的时候也相当于在炼,人体也变得越来越柔软,可以说,现在让孔梦涵表演一段史上最难的柔术也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其中的"倒踢紫金冠"更是练了不下百遍。
今天是文工团巡演的日子,大早上的,村支书就组织村上的壮汉搭建舞台,早上九点,文工团巡演正式开始。大伙都冒着鹅毛大雪,津津有味地看着舞台上的表演。舞台上正在表演着舞台剧《智取威虎山》,演员们把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面貌完美的诠释出来。
知青点里准备了一首合唱《红星歌》,演唱者饱含热情,唱得富有弹性的节奏感。唱准附点节奏和强音记号,把歌曲内含的力度和动力感充分表现出来。
村民们表演的节目是《绣荷包》,歌声嘹亮婉转悠扬,让人如痴如醉,许多人都跟着唱起来了,歌曲表现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孔梦涵穿着一袭正装,播放着《红色娘子军》的伴奏,孔梦涵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握拳、虎口掌等手势代替传统芭蕾手势,舞剧中运用了创新元素,孔梦涵用“足尖弓箭步”和“倒踢紫金冠”等动作,展现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影子。编舞上采用京剧程式中的“亮相”手法,融合了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戏曲的元素,彰显了中国革命战士的英勇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