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天下就不太平了,杨浩和李近山,乌木哈,三人身体恢复差不多了,从南方又开始招兵买马了,但是过程很不顺利,自从上次六十万大军被刘构不费吹灰之力秒杀了,天下人就不敢起兵造反了。但是他们三人不怕,要让天下人看看,还是有人敢与刘构斗争。
他们三人散尽家财,终于是招到了二十万兵马,这次没有着急出征,要先训练一下,提升他们的战斗素质,不然,领着这二十万乌合之众,就是去送死。
很快,就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皇上下令,选定一个日子,要去打猎,还特意嘱咐,一定要六王爷陪同前去,但是刘构没有阻止,他现在最操心的事情就是万德楼什么时候能完工。之前召集的五万民夫,除了分给六王爷的两万,现在死的只剩下不到一万人了,大大迟缓了工程的进度。
刘构也没心情去打猎,于是就推脱了。自己借着皇上的名义,发布旨意,向天下征集民夫,天下人惶惶不安,又开始四处逃难了,各地官府也开始四处抓民夫。
这次抓民夫比之前更盛,之前六王爷镇守的梅城,这次也开始了抓民夫的行动,没有了王爷的庇护,梅城所有的壮劳力几乎被全部逮捕,站出来反抗的,也全部被屠戮殆尽。光梅城抓的民夫就有七万多人,比之前全国抓的人都多。
趁着这个机会,杨浩的义军队伍也在迅速壮大,在刘构的手底下被虐待死还不如随着杨将军一起战死沙场,如果有可能,真的掀翻了刘构的统治,也能够流芳百世,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了。
各地的青年,全都开始抵抗官府,逃出官府的掌控,集结起来投奔杨浩。杨浩大喜,真是感谢刘构啊,要不是他,天下怎会有这么多人愿意陪他造反。很快,义军的队伍就扩展到了四十万人。还有源源不断的人在向杨浩投奔。
队伍是壮大了起来,但是问题就出现了,这么多人,粮草从哪里来?每天人吃马嚼的,一天就要消耗很多粮草,自己的家财也维持不了多久了。杨浩犯愁啊,跟李近山和乌木哈三人坐在一起想办法,想来想去三个人都一起犯愁。
这时,有一个人出现,给他们提了建议,那人就是军师王道长。此人原本是一江湖算卦的,据说他通晓阴阳,能前算五百年,后算五百载。后来给一大官算命,算的全是错的,才知道他是个江湖骗子,让人家把摊子也砸了,人也打了,逃命来到了李近山的手底下。但是他确实聪明,有一些计谋,就在李近山手下做了军师,随后又跟随李近山来到杨浩手下,做了义军的军师。
这次他给三位首领出了一个主意:“三位将军,不必犯难,我有一计,可解燃眉之急。”
杨浩听罢赶紧问道:“先生快快说来,是怎样的一个妙计?”
王道长拿出地图说道:“我们现在在南边,对面就是刘石镇守的迦城,东边是樊城,由刘云镇守,西边是坏城,刘川镇守,这三座城是紧密相连,而且听说上次战争之后,三座城池内修了道路,缩短了城与城的距离,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一下这几条道路。”
还未说完,杨浩就打断说道:“怎么利用啊,他们的支援更快了,就算发兵出征,也是极其危险的。”
王道长笑了笑说道:“杨将军不要急,听贫道继续说,我们可以分兵三路,一路重兵攻打刘川,那么刘川必然会求援刘石,刘石收到求援,就会分兵支援刘川,再发兵攻打刘石,刘石城内空虚,必会向刘云求救,待刘云发兵,再派轻兵直取他的粮草大营,得手就走,不要恋战,这样,粮草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了。
三人听完纷纷称赞,真是好计策啊,先解决了燃眉之急,再从长计议,此计甚妙。
王道长继续说道:“事不宜迟,现在就可以准备了,杨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直奔刘川,乌木哈将军率领五万大军去攻打刘石,李将军带领五千将士去取粮草,我率兵接应李将军,今夜就可以出发了,日夜不停行军,我估计,明日二更三位将领就能全部到达。记住,此计成败就在十二个字,刘川围而不攻,刘石攻而不围。”
三位将军领了命令,点齐了兵马,连夜就出发了。此时,刘川,刘石,刘云三人还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三位将领还坐在各自的府中歌舞升平呢。
一天一夜的奔袭,果然,在二更天的时候,三位将军都到了指定的位置。杨将军抬头看了看天,乌云盖月,是个攻城的好日子,但是军师说了,要围而不攻,真不过瘾。
眼看着月到中天,杨浩命令大军,燃起火把,吹响号角,进攻。
刘川此时还在床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