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天子的权势在一众野心勃勃的诸侯眼中已经视若无物,根本没有人将大汉朝廷放在眼里。
面对这样的一众诸侯,洛阳这边自然也没有客气,在一众诸侯和黄巾军大战的同时,洛阳那边也早已有所动作。
在贾诩的建议之下,卢植利用自己的人脉先是拉拢了一批大儒。
可别小看这些大儒,这些大儒门生遍地,可谓桃李满天下,更重要的是能成为他们学生的人多多少少现在都有些权势在身。
三国时期官员任免的方式并不是科举,而是举孝廉,举孝廉是一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在举孝廉的过程中,大儒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得到了这些大儒的推荐,那进入官场就差不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由此这些大儒跟士族豪门以及寒门学子之间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得到大儒的相助,大汉朝廷想要削减士族的权力就要变得容易得多。
这个办法很快就得到了卢植和刘备的认可。
于是这对师徒很快就展开了行动,他们首先就请来了马融,马融,字季长,着名经学家,乃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媛的从孙。
同时他也是卢植的老师,在大儒中属于开宗立派的老前辈,具有很高的声望。
除了马融之外,卢植还邀请了同门师兄弟郑玄以及郑玄的学生崔琰,同时还邀请了毛玠、华歆、管宁、邴原、蔡邕等人。
当马融听到卢植的用意之后立刻拍手叫好,他早就对士族的蛮横看不下去了,只可惜大汉势微,一直没有人过问此事,如今既然朝廷要牵头削减士族的权力,他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有了马融的带头,其他人也是纷纷附和,于是一股削减士族权势的浪潮正式在三国板块中掀起。
有了朝廷的表率,再加上大儒们的号召,天下寒门纷纷响应。
彼时黄巾之乱也正到达高潮,士族作为上层人士自然成为了黄巾军主要的攻击对象。
此时的士族可谓是内忧外患,在面临如此困境之下,一些实力弱小的士族当即服软了,决定投效朝廷。
投效朝廷至少能保命,可要是被黄巾军攻占的话,不仅他们的家产会被黄巾军全部剥夺,甚至他们的性命也会不保。
对待投效的士族,朝廷采取了怀柔政策,并没有剥夺他们全部的家产,让他们得以生存。
朝廷主要剥夺的是他们手中的权力和产业,将之全都收归朝廷管辖。
有臣服的自然就有反抗的,就比如袁家,仗着袁家四世三公的背景加之袁家手里的兵权,袁绍果断选择了反抗。
要不是冀州正在被黄巾军攻打,他都想再组织一次十八路诸侯联军攻打洛阳了。
可就在他严辞拒绝了朝廷的收拢之后,仅仅时隔一个月,吕布就带着百万大军来到了冀州城下。
一方面面对来势汹汹的黄巾军,一方面面对虎视眈眈的吕布,袁绍是一个头两个大。
这一刻,吕布军团和黄巾军竟然达成了诡异的默契。
无奈之下袁绍只好交出一部分权势来稳定自身局势。
自从袁家认怂之后,天下士族一个个都撑不住了,朝廷这次的行动明显就是先礼后兵。
先是通过大儒的影响力好言相劝,如果不听,朝廷的大军很快就会出现在家门口,这样的阵势就问你怕不怕。
而且吕布还非常不讲道理,无论说什么反正吕布就只有一句话:“交不交!不交就打!”
其他的一概不谈,这活脱脱就是一个滚刀肉,谁见了不怕?
这是几十年来朝廷首次如此强势,这让所有士族都很不适应,不过却又无可奈何。
朝廷方面显然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眼看着无数士族交出手中权势,文武百官都感觉自己仿佛在做梦一般。
对付士族这件事他们也不是没想过,不过很快就会被他们自己否决了,毕竟士族的存在影响深远,想要彻底拔除根本就不可能。
可谁能想到在如此混乱的时机,吕布集团竟然把这件事给办成了,这让无数大臣都是目瞪口呆。
在文武百官眼中,刘备和卢植都是高明找来的,自然将他们也纳入了吕布集团之中。
从此以后天下人谁也不敢瞧不起吕布,以前的吕布空有武力,在其他人眼中不过只是董卓的爪牙而已。
可现在的吕布却已经自成一派,手下武有张辽、华雄、高顺、关羽、张飞、张绣这样的绝顶强者,文有贾诩、李儒这样的顶级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