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谦,你擅长空气动力学的研究,而且之前在风洞实验室担任过研究主任,所以这个机型空气动力学以及未来的风洞实验部分就交给你了。”
“是!”
......
陈仲策的每次安排如同砍瓜切菜一般的干脆利落。
如果说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陈仲策对于项目的分工和工作安排的话,那肯定就是一个词:如臂使指。
“杨义特,你工程制图的能力无可挑剔,这样你挑46个人跟着我,分成四班倒,我带着你们尽快把飞机的设计稿画出来,这样可以交付给相关的团队试制相关的零件了。”
“好的,陈总工!”
杨义特虽然答应了,但是心里还是满肚子的疑惑。
即便之前没有参与过战斗机的研究和设计过程,但是道理都是相通的,这种项目不应该先是预研,接着论证,然后再设计初稿的吗?
怎么陈总工这架势已经有了可以落地的成熟方案了,直接跳过了预研论证的阶段了,直接开始画初稿了?
而且,这47个人的制图团队看着架势应该是要四班倒跟着总工的设计思路走了。
难道在陈总工的脑海里已经有成图了?
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陈仲策不管那么多,还是继续一条条的指令给在场的这些人安排好他们的工作。
从他们的回答中,其实可以看出这帮人的来源还是挺杂的。
回答“是,老师”的,一般就是陈仲策的学生了。
回答“是,陈副组长”的,一般就是最新刚拉来的科研骨干。
回答“是,陈总工”的,那就是陈仲策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时候的嫡系了。
把这样一支组成复杂的队伍完全捏合在一起,还要完成极为艰难的人物,这其中需要的管理水平那不是一般的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