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翠珍和耀祖把人带回家,让大家都认识一下,然后道:
“我们家人口简单,也没大户人家那些规矩,更不会一言不合就责打下人!
但也有我们家的规矩,就是要忠心!”
两家人闻言都跪下保证自家绝对会忠心的,韩翠珍让两家人都起来,然后就开始分派工作:
徐老头儿负责喂养家里的牛和毛驴儿。
杨老头儿负责第一个四合院儿的门房和院子的洒扫。
刘氏负责第二个四合院儿的门房和洒扫。
徐旺和萍儿随自己去府城。
大壮二壮负责山丘上和后院篱笆墙周围的刺玫,种好了有赏,种不好受罚!
但如今是冬季了,山丘那也没什么能干的,就帮大山把豆腐房里的事儿做一下。
吴氏和翟氏负责家里的洗衣做饭,帮莲娘带孩子,家里人的衣服也都交给她们做。
阿福跟耀祖差不多大,就给耀祖当个书童,跟着耀祖去府城,平时跑个腿啥的;
羊蛋儿跟着景行当书童,阿莱跟着知琴和知棋一起做做针线。”
当然这只是眼下这么分派,等过段时间看看人都没问题,可以考虑把豆腐房和做香皂的活儿都分派给他们做。
晚上大山悄悄找韩翠珍:“娘,您买那么多人干嘛啊?
这得吃多少粮食?
他们把我的活儿都干了,我干啥呀?”
韩翠珍认真的对大山说:“你自己一个人能干多少活儿?
他们帮你把无关紧要的活儿干了,你还有更重要的事儿去干呢!”
“还有什么重要的事儿啊?”大山的心里想,哪里还有比做豆腐更重要的事儿了?
“大山,你以后要多动脑,现在有娘在就罢了,以后娘不在了,什么事都要靠你和莲娘……”
韩翠珍的话还没说完,大山红着眼睛,眼泪在眼圈里直打晃:
“娘,您不要乱说,您得一直在,不然我和莲娘哪会管这一大家子……”
韩翠珍拍拍大山的肩膀:“行啦,多大的人啦!
以后就是娘一直都在,你是不是也得学着把这个家操持起来了?
难道要把娘累死不成?”
大山破涕为笑:“娘,您让我学啥我就学啥,以后不让您受累!”
韩翠珍看着大山,好像慢慢地她真把他当成自己儿子了……
……
“奶奶,您看那个湖,我们上一次走到这儿还去湖边游玩了一番,湖水清澈得很,里面还有鱼呢!”
韩翠珍坐在马车里晃晃悠悠的险些睡着,耀祖在旁边不时指着外面跟她说话。
韩翠珍和耀祖、阿福坐在前面的马车里,外面赶车的是徐旺,后面的马车里是两大箱子的香皂和衣物行李等物,萍儿挤在箱子旁边坐,赶车的是姜老头儿。
跟他们同行的是耀祖的两个同窗,本来还有一个同窗要一起的,结果那同窗的家人嫌现在太冷了,说什么也不肯让孩子出门,说等明年春天暖和了再去府城。
耀祖的这两个同窗一个叫卫致远,另一个叫安绍庭,也乘坐的马车。
能去白麓书院读书的,家境都是比较殷实的。
真正的穷人中了秀才以后就在家自己读书就好了,哪里有钱去那么贵的书院?
为了安全,韩翠珍他们特意随着一个送货的镖队行路,给了镖队领头的几两银子,那个镖队一路都挺照顾这几个学子的。
一听这几个都是秀才老爷,镖队领头的更热情了,倒不是觉得能得到什么好处,只是大家天然的对读书人的尊敬。
一路上三个小伙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读书时的疑惑,都各有长进。
白天行路,天黑之前就赶紧找客栈住下,因为这一行人多车多,镖队为了安全都直接要个院子,韩翠珍便要镖队旁边的院子,给自己这一伙人住。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男女大防还放在其次。
再者也没啥好防的了,自己在孩子们心里是奶奶级的,萍儿虽说是一个姑娘,可她随韩翠珍在一个屋,就也没什么问题了。
耀祖和阿福一个屋,姜老头儿和徐旺一个屋,剩下的屋子那俩孩子带着自己随从住。
在路上走了三天,第四天上午就进了府城,一伙人还是一起找了个客栈先安顿下来好好休息一下,第二天一早三个孩子带着自己的书童去书院报到。
休息了一晚上韩翠珍精神饱满的带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