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宛钊云与文澜这边事态还未平息,京城中这几日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盛夏,七月中旬,宫里的大太监忽的出现在谢家门前。
谢府院外,黑压压的跪倒了一片人。
领头的那位大太监手持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谢太傅谢铭安在朝多年,人品贵重,勇谋善任,为诸官正一品,领丞相牧,封宁远侯,刻日上殿侍君。钦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说罢,那大太监俯身向下望:“谢丞相,谢恩吧!”
“是,多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谢了恩,谢家众人仍不敢起身,那大太监却也没有要走的意思。谢铭安正疑惑着,只听那大太监又开口道:“谢大人,咱家再在这儿给您道个喜:您家的公子谢雨阳,陛下赞他为人稳重,做事妥当,许他这两日回京哩。
咱家再在这儿给您透个信,您准备着,没准呀,您家公子回了京便要升官哩。”
“啊!真的?”
谢夫人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有些失态,等她反应过来了后又忙道:“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那大太监终于伸手扶起了谢铭安,与他又道了几声喜,说了几句客套话后,便准备着要走了。
谢夫人见状忙又命身边的丫鬟玲玉给那大太监递上了好几个荷包合着几把金瓜子:“叶公公,请您喝茶。”
那大太监名叫叶高凤,只见他抬手命身后跟着的小太监接过了那些荷包,随手捡起一个掂了两下,觉着份量还算足,便拱手冲着谢夫人到了句“多谢夫人”后,便走了。
望着叶高凤走的远了,谢府上下终于敢笑出了声。
谢夫人耐不住心中的高兴,张罗着就让下人挂大红灯笼,放十里炮竹。
她心里实在是高兴,转头又命人去打探谢雨阳何时进京回府,说着要亲自去为儿子接风洗尘。
唬的谢铭安忙扯着她,一个劲的道:“夫人,你先静一下,离着阳儿进京还有段时候呢。再道说,阳儿进了京也是要先去拜见陛下的,咱们不用急。活生生那么大个人还能怕他丢了不成?夫人,勿躁。”
好容易抚平了谢夫人那激动的不能自已的情绪,谢铭安也喘了口气。他正打算到自己的书房独自偷乐一会儿,就又听外头的下人喊到:“丞相大人,宫里头来了人,说是给您送官服来了。”
听罢,谢铭安快速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努力的挤出一个较为沉稳的声音“传!”
第二日,谢铭安穿着那崭新的官服,站在从未这样靠前的朝堂之上时,他嘴角的笑任凭他怎样收敛都还是未能收住。
朝堂上,谢铭安得知了自己的儿子大概还有半月便能进京,他实在是有些惊,也有些喜:雨阳竟这么快便能回来了,他还以为怎么说也得至少三个月才能再见到儿子。
这泼天的喜事一下子落到了谢家的头上,谢铭安一时间还真没缓过来呢!
只是,回了谢府后,谢铭安却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烧掉了多幅自己最珍爱的字画。画上的“湘”字隐隐的显着,那是二皇子的封号。
谢铭安又低头看了看身上还未脱去的官袍,他知道这是圣上要他做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