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三国:出来混要讲家世,你算什么 > 第277章 中平六年天下大势

第277章 中平六年天下大势

荀彧正要开口,陡然听到南宫逸说道:“各位大人,你们不专业啊。怎么不糊名字啊?卧槽!诸葛亮!”

杨陵一愣,随即一把夺过考卷一边看一边说道:“我看看!”

“南阳诸葛亮!”

荀彧颔首道:“不错,是琅琊诸葛氏年轻一辈的子弟。风姿卓绝,少负才名,年方弱冠便有管仲之志向。”

杨陵故作正定的说道:“文章写的好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若是能如文若、玄龄这般为国家肱骨,将学识用到实处那才好。”

“锦绣文章,在本侯面前还不如一县干吏。”

众人齐声道:“大将军所言甚是,我等受教。”

而就在此时,一个东厂番子未经禀报,直接进入尚书台,将一封密信交给了杨陵后躬身退出。

还未打开密信,杨陵的脸色陡然一变,一把扯走还想去看考卷的南宫逸。

杨陵走到门外又转头冲荀彧等人说道:“把名字糊起来,把名字糊起来。免得你们这些世家子弟结党!”

杨陵说着语调轻松,荀彧却连忙拱手道:“为国选材,岂能徇私?!”

等到荀彧抬起头,杨陵却已走远了。

一旁的郭嘉带着一脸玩世不恭的笑意说道:“文若先生是君子,但科举乃千年之制度,难保后来之人不会徇私舞弊。”

房玄龄也微微颔首道:“嗯~正是。首开科举,我等有幸,必能名垂青史。且把名字糊上,否则行百里半九十。”

随着房玄龄一声令下,尚书台的属吏便开始将士子的考卷重新糊名。

荀彧拿着一份考卷一边品读心中一边想道:“大将军虽然开天下之先河,兴科举之制。然则,寒门既无家学,又无世家显贵扶持,如何与世家子弟争锋?”

“世家子弟正好名正言顺的登堂入室,至少五十载之内难以扭转世家当政的局面。”

“嗯~这篇文章也不错。江陵,张居正?”

“江陵有张氏豪族吗?似乎也未曾听过,想来是个寒门子弟。唉~寒门子弟就算有惊才绝艳之辈,也不过如彗星穿银汉,转瞬即逝。天下依旧是世家大族把持,就算是大将军,他不也是竟陵杨氏的家主吗?”

荀彧放下手中的策论心中叹息,不知是叹息写出这篇针砭时弊策论的张居正,还是叹息杨陵的努力终将化为泡影。

只是令荀彧无法想到的是,二十多年后,正是这个江陵寒门子弟,一手持刀,一手执笔将士族门阀死死踩在脚下。

杨陵也不会想到第一场科举,不仅出了个诸葛亮,还有更多惊才绝艳之辈。

他无法细细查看这些文章署名,只能在最后排出名次后,他才有机会知道。而现在,他有更棘手的事情要处理。

就在刚才,东厂的探子传来的密报激活了主线任务,他拿到密报还未细看,耳畔便听到了主线任务的系统提示音。

【第三章:鳞爪飞扬】

第六环:孟德伐徐

说明:中平六年(189年)惊蛰,兖州牧、征西将军曹操之父曹嵩至徐州前往兖州。徐州牧陶谦为了交好曹操,特地派遣了麾下派都尉张闿率领两百骑兵护送。途经青州之时,张闿见财起意,杀了曹嵩与随行的妻妾亲眷四十余人后劫了财宝遁入了泰山。悲怒交加之下,曹操起兵六万讨伐徐州。

居中调和:以汉帝名义下旨,命曹操退兵,同时徐州牧陶谦予以补偿。无论曹操是否听令,我方势力将大幅获得陶谦好感,大幅获得曹操恶感;

偏袒故友:以汉帝名义下旨,斥责陶谦。大幅提高与曹操的好感,祖训特性【挟天子,问九鼎】中【传檄而定】效果消失,汉帝威望大幅受损。

静观其变:置之不理,三日后任务将再次刷新。

马车中的杨陵长叹道:“啊~我太难了。这然我怎么选?”

杨陵扶额嘀咕道:“我要是支持曹操,天赋都没了是小,汉帝的正统都要受到挑战。要命的是北面还有个刘协。”

“我要是支持陶谦说和,那曹操多半要和我走到对立面呐。”

历史上曹操讨伐徐州一方面是为了复仇,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扩张地盘。

如今兖州已经牢牢的掌握在了曹操手里,最初杨陵的策略是利用北面的曹操与青州的君忘尘北挡袁绍,南制袁逸,只有这样他才能放心手益州与江东。

益州是收了,但江东不仅没收,局势还越发失控。

豫章郡那个姓陆的小子在谢玄的辅佐下,趁着沈诚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