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那么多的工作,多了很多的时间。
比起李世民烦劳的生活,李治过的要快活地多。
李世民有时候真的要感谢杨凡价格李治教导地如此心思活泛。
利用报纸的手段将朝廷内部之事告知于民众。
让平民百姓都能知道大唐政策的变化。
更知道了那些政策是出自谁手,干的好了自然被人
津津乐道称为好官。
干得不好或者遭到百姓反对,那就等着被他们吐口水吧。
据说有个人就是因为出来差错,连家门都不能出去。
皇帝不再专权了,做的事少了,错的也自然不是皇帝。
一个不会犯错的皇帝自然会受到所有人的喜欢。
李世民不知道是不是看见了大唐的未来,死的时候都是笑着的。
过度了那么久,李世民早就不问政事了,一起都是李治在安排。
而在李世民去世后,李治登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有一个人表示反对。
手里仅仅握着军权,又不想做事的皇帝是官员们最喜欢的。
不过李治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在成立每个部门的时候留下的一票否决权还是让李治有着绝对说话权利的。
杨凡朝着长安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他在大唐最敬佩的人去了,好像带着他的一丝魂魄走了。
那个伟大的皇帝没有人会忘记。
和这个噩耗一起来的则是李治召杨凡回长安的旨意。
杨凡没有相信错人,就算李治是要让他回去砍头他也要回去。
生在一片大地上,死也要死在那里。
多年未见的长安城门再次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杨凡差点流出眼泪。
黄袍加身的李治威严挺立,可脸上的笑还是让杨凡倍感亲切。
“姐夫,你可回来了,我想死你了。”
真诚的声音好像将杨凡带回了第一次见到李治的时间。
“正愁内阁没有能代替朕的人呢,想到
姐夫就赶紧让你回来了。”
合着让自己回来就是干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