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尚书大人宠婢日常 > 第24章 中元节(一)

第24章 中元节(一)

冯昭不知道是不是给自己请回来一个祖宗,昨天那回事儿之后,何一棠就跟消失了一样,见不到人影。

传统的东西困不住她,还是让她自己去潇洒吧,只要让人跟着不出差错就好。

他昨天夜里接到的信,说是今日午时不必回府,有要事商议,皇帝的话是不可不听的,被乱扣帽子就得不偿失了。

冯昭早早进宫,不过半月没在,就觉得这皇宫阴冷无比,生疏的紧,跟没来过似的。

被王司领到地方,还以为这是又要筹办什么宴席,整整十二道菜,坐下的只有三个人,铺张浪费也是做到极致了。

冯昭刚到,还未把椅子坐热乎,李贺就苟着一张脸过来,哥俩好似的勾肩搭背。

“冯大人,受累了。”

冠冕堂皇的话冯昭见多了,逢场作戏冯昭也没少做,眼下他倒是不想跟李贺有太多牵扯,“不及李大人万分之一。”

“诶,冯大人这是哪里的话”李贺把搭在冯昭肩膀的手放下来。

冯昭却不继续回应了,宫里处处是耳目,要是说错话被人听了去,脑袋哪天掉的都不知道。

李贺还想再追着聊几句,却听到了皇帝的声音。

“爱卿,开始动筷吧。”皇帝一坐下就让王司给自己夹了一一筷子鱼肉,同时招呼着冯昭和李贺一起。

二人忙谢过皇帝。

皇帝总归是不可能平白无事就叫这两人来吃饭,他又不是他两老子。

“冯大人和李大人此次捉拿何氏余孽有功理应封赏,只是临近中元节,事务繁忙,给耽搁了。”

冯昭头颅微低,不苟言笑“为陛下分忧是臣等本分,无需封赏。”

“是啊,只是不知此次中元节,陛下可有什么要紧事么?”李贺在一旁附和。

冯昭抬头看向李贺,满嘴碎皮子,真会说人话,刚回京那日可是受了不少赏金,惺惺作态的猢狲样到哪都惹人嫌弃。

他看不上这种人,偏偏皇帝就吃这一套。

冯昭拱手像皇帝进言,“不知陛下是否要跟往年一样进贡一批新瓷器。”

李贺心中一个疙瘩没解开又来一个,这个冯昭今日怎如此招人,“冯大人此言差矣。”

皇帝晦暗莫深的扫了两人一眼,试图看出点火花,“李大人深得朕心啊。”

冯昭有了猜想,只怕皇帝是另有打算,不然也不会让李贺这么肆意妄为,莫非皇帝要开杀刀?

皇帝看着冯昭波澜不惊的神色,心中略加赞许,盛朝就需要这样的好儿郎,“冯大人,朕也不想同你绕弯子,只是往年宫里的瓷器都是一部分给官窑一部分分配给民窑,民窑中何家的钧窑最为珍贵,品质也是上乘,可惜如今何家倒台,让朕有些难办。”

冯昭摸不准皇帝的意思,是要让何家瓷重现天下还是要何家的人,“陛下,以臣之见,何家倒台却不影响瓷器,烧制钧窑的工人大都经验十足,只要有这门技术,在哪里都一样。”

李贺却在听了这话之后捧腹大笑,“冯大人自诩博学,今日之事还是不要传出去为好,免得叫人笑掉大牙。”

冯昭装作不解,看向李贺,在等一个回答。

李贺也不藏着掖着,“冯大人,这瓷器的烧制是需要工序和天气一起配合的,工序有了,可没有哪一处的天气可以和河南媲美啊。”

皇帝这时也没忍住笑出声来,“李大人言之有理,前朝汝窑盛行,那一抹颜色至今都难以忘记啊,只可惜如今也是再难见到。”

冯昭面露歉疚,“陛下,是臣糊涂了。”

皇帝没有计较这些小事,冯昭也算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人,当然不会过于为难他,这次叫来主要是有别的事,“听闻你昨日回来还带了一个姑娘?”

李贺在一边笑的揶揄。

冯昭知道这事儿瞒不到皇帝,再者自己本来也没打算瞒,“陛下,臣瞧见那姑娘心生欢喜,实在忍不住。”

皇帝朗声大笑,让冯昭坐近,亲自夹了一块鱼肉放进冯昭碟中,“朕懂,冯大人本来也到了娶妻的年龄了,只是苦了我那表妹。”

冯昭忙跪下,一套动作迅速让人看不及,那头重重磕在地上,“陛下,孙千金值得更好的。”

李贺在一边看的目瞪口呆,这人在破庙里可不是这么说的,变脸的速度这么快,难不成救人还真的救出感情来了?

他狐疑的弯腰走过去,恨不得跟冯昭一样趴在地上,“冯大人,头怪疼的,起来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