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端午,全村的人一边上山做工,一边瞄着田地里面的麦子。
麦子黄的很快,从根部开始往上,只要根部开始黄了,最多一两天的晴天,麦子就能收了。
周浅浅骑车在宽阔的马路上,风驰电掣,到点开门上班,到点下班,着实是一个很轻松的工作,即使有一些不长眼的,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招惹她。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她一边看着赤脚医生手册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几个小孩子聊天。
村里有的是没到年龄上学的孩子。
得益于村里知青给村里带来的改变,即使最穷的人家,也要借钱赊账让自己家的七岁以上的孩子都去上学。
七岁以下的还有很多都木木的,傻傻的,家里人也不会浪费这个钱。
大队部就是一个好去处,因为在周知青看书累了之后,总会带着一帮小孩子找点事情做,比如说榆钱树叶,刺槐花,再或者钓虾,抓鱼,打鸟雀。
弹弓弹无虚发,一度让大队部周边成为了麻雀的禁地。
这些天,要收麦子了,鸟雀也乌泱泱的,周浅浅合上了书本,三个小孩立即站了起来,可怜巴巴的看着周浅浅。
“余粮,走,今天带你们打麻雀,这叽叽喳喳的吵人的很。”
余粮是小船的弟弟,小船上学去了,五岁的余粮经常到大队部来玩,他的智商比他哥好的多,只不过因为营养不良的原因,个子过于矮小。
“周姐姐,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余粮高兴的拍着黑乎乎的小手。
另外两个孩子也附和着点了点头。
他们说的准备是,准备好了柴火。
打到了鸟雀,生生的拔掉羽毛,然后去掉内脏,就能串在木棍上烤着吃,刷一层盐水,吃得就是香了。
“好,看我的。”
周浅浅拉开弹弓,弹无虚发,打中了一个,三个孩子叽叽喳喳的跑去捡。
只不过在他们低头去找那一只的时候,头顶上又接二连三的掉下来不少。
范锋笑嘻嘻的收起了弹弓。
“很有闲情逸致啊,戴书记来了。”范锋笑着说道。
戴书记本来是要昨天来的,可公社那边的事情实在太多,一直忙到很晚,这不一大早就蹭着范锋的顺路车来了。
“麻雀是害虫,得打。”戴书记笑着说道:“刚来县里的时候,我听到过一句话,老天要给收,麻雀能吃多少,这样的说法很不好。”
村长和会计连连点头。
“说这样的话人,其心可诛。”周浅浅也表示同意。
传播这样话的人,背后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是啊,所以我处理了一帮这样的人,一只麻雀,一天吃二十粒麦子,十只呢,一百只呢?老天就是再给你收,也架不住麻雀多。”
戴书记笑呵呵看着周浅浅,眨了眨眼睛,说道:“萍萍过段时间也会来这里,进这里的小学。”
什么意思?
周浅浅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不请我去卫生所看看吗?”戴书记指了指大队部。
“戴书记请。”
村长和会计面面相觑,戴书记一来就去了周浅浅家,没看到人,直奔卫生所,连学校都不去,标志性的药材都不去。
“还坚持学习,很好。”戴书记看着桌子上摊开的书本,笑着点了点头。
“这里本来作为知青点的,后来我不想住,就自己建造了房子,响应号召扎根农村。”
周浅浅简单了说了,戴书记早就听范锋详细说过了,不过当着村长和会计的面,也没有点破当时她是怎么受到质疑才离开大队部的。
“过段时间还会有知青下乡,先不必安排工厂,先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再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安排。”戴书记说了一个基调。
知青下乡是不得已而为之,即使范锋弄来了很多的粮食,暂时解了燃眉之急,但县城没有那么多的工厂可以安排工作。
所以,短时间内,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的知识青年下乡。
他的想法也很简单,先让知识青年下乡,再在各个乡镇建立起集体经济,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
等于说,让知青在乡下的工厂就业,缓解城市就业住房的压力。
范锋对此也深表赞同,城镇化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就好像他现在给国家那么多的资料,可真正要做一样东西,可能涉及到几十上百个专业以及工厂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