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蔓菁径直撩开车帘走下马车,聂青琅稍慢一步,下车后回过头将儿子女儿一个个的抱了下来。
马车上的人纷纷从里面出来,踩着矮凳下了马车,朝着院门口走来。
围观的四邻忍不住哟呵了一声。
“怪不得十来辆马车,原来是一大家子都回来了。”
“后面那姑娘是谁啊?难道是阿兰那闺女?梳着妇人的发髻,这是已经嫁人了?”
“她那夫婿长得真俊呐!”
聂青兰听着四周议论的声音,嘴角含笑,低声对着赵颂安道:
“你能听懂渝州话吗?她们夸你长得好看呢!”
赵颂安稍稍倾身将就着她道:“那夫人对我这副皮囊可满意?”
聂青兰瞪了他一眼,扔下他自己朝着父母的位置走了过去。
赵颂安悠哉悠哉的掐着距离跟随在她三步以内的位置上。
聂家的老族长多年不见依旧硬朗如初,见聂青琅他们下车后连忙迎了上去。
“大人,阿琅,阿华,你们总算回来了。”
聂青琅连忙上前一步扶住他道:“堂爷。”
聂青华挥手制止了老族长身后打算行礼的诸位族人。
“今日我等回归故里,不是官,而是这平乡里面的普通人,大家就不必多礼了。,”
老族长这才出声道,让大家别行礼了。
在院门口寒暄了几句后,他便领着众人离开聂家院子。把空间留给了他们真正的亲兄弟。
围观的村民见聂家族长都走了,也识趣儿的跑开了。
孙九娘这才从旁边走到了李招娣面前,道:“嫂子,进去吧!”
“阿琅写信回来让别惊动他人,我一个都没说,就说了你和大哥要回来。”
“只是你们进村的动静太大了,族长才着急忙慌的领着他们来的。”
“早就猜到了,咱们进去再说。”李招娣反手拉着孙九娘就朝屋里走。
几年没有回来,聂家的院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面积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可院墙用砖石砌了起来。
院子里面的屋舍也仿照着京城的格局建了正房和东西厢房。
正屋后面还新建了木制的双层小楼。季蔓菁没猜错的话是用的是后面那一块菜地。
“二婶,这是你们在家弄的?”季蔓菁惊讶的问道。
“我跟你二叔那儿能自作主张动你们的房子…”
孙九娘一看身后孩子们惊讶的表情就知道,翻新这屋子的事儿,李招娣还没跟几个孩子提过。
“三年前你爹娘他们回来后,就用你们给的银钱修整了院子。”
孙九娘指着正房后面的双层阁楼道:“那是给几个孙子孙女准备的小楼。足足有八间房,你们再生几个也住的下。
聂青兰带了夫婿回村,还跟了二十几个下人。
怪不得李招娣和王莲花从来没有问过带这么多人回来怎么住的问题。
季蔓菁还想着收拾好后,让张大带着护卫住到镇上去。
却不想,他们的爹娘早在几年前就想到了这些。
走进屋内,里面的物件都是崭新的,一尘不染,看得出平时打理得很用心。
“辛苦二婶了,要不是您在,我们回来还得收拾屋子。”
孙九娘笑道:“这三月里头,也不是很忙,带着你几个弟妹和青莲,也没收拾几天。”
季蔓菁这才去看孙九娘身边的聂青莲。
“我记得青莲跟我们家青兰同岁,可许了人家了?”
“青莲还要大几个月。去年跟周主簿家里的次子定了亲事。说到底,还是沾了你们的光。”孙九娘直言道。
她生了三个儿子,老大考了童生后就不学了,在家帮着他爹侍弄庄稼。
老二老三倒是考了秀才,不过是挂着车尾进的。在书塾里面当个教书先生,也算体面。
但这也不足以让他们家能够跟县主簿家结亲。
周家多少还是盘算着,青莲有两个在京城当官的堂兄,两家人的关系也还算不错。
季蔓菁从手上录了个镯子下来,戴到青莲手上道:“当嫂子的恭喜妹妹了。”
聂青莲接过东西福身谢过后,杜若兰也从头上拔了一根发簪插到了她头发上。
“恭喜青莲妹妹。”
“谢谢二嫂。”
这一茬过了后,大人们又说起了村里面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