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王庭分出的两支万人队匈奴骑兵,竟然被两轮弩箭完全压迫,被迫撤出战场。
此时秦步兵继续向前,已经靠近大秦铁骑的后方。
此时,步兵展开,足足四个万人弩兵阵排列在大秦铁骑后方,前方是持盾和持枪的秦军步卒紧密防守。
步兵阵势已成,前方的刀盾兵踏着整齐的步伐,如同敲击大地的重锤一般向前迈出脚步,后方的枪兵紧紧跟随,再后方的弩阵也不断向前迈出脚步。
秦弩上弦,恐怖的上弦声响成一片,曾经在六国战场,多少城池只是听到这种弩弦紧绷的声音就打开城门,向秦军投降。
此时这种弩弦紧绷的声音响彻匈奴草原,响彻匈奴王庭统治的这片土地。
“放~!”
随着一道声音,谁也没有想到,在大秦铁骑和匈奴骑兵混战之时,大秦的弩阵竟然在此时发力。
四个万人弩阵发出恐怖的咆哮,一瞬间松动的弩弦声混成一片,弩矢刺破空气的声音响起,如同巨大的蜂群滚过大地。
双方混战的骑兵都听到了这恐怖的声音,只是匈奴骑兵更多的是惊愕和惊恐,而大秦的骑兵却根本不为所动。
弩箭以低弧度射出,如同黑压压的云层从大秦铁骑的头顶飞过,弩箭刺破空气的爆鸣和刺啦声巨大无比,若是此时头顶有太阳,太阳的光芒都会被遮蔽。
如此的骑兵混战中,秦军的弩兵阵竟然真的敢放箭!
短短瞬间,这些弩箭已经落向大地,在大秦铁骑和匈奴骑兵交锋的阵头,弩箭如急雨般落下,竟然在仅仅只差十丈的位置,降临到匈奴骑兵头顶。
恐怖、精准,刹那间,匈奴的骑兵队伍中像是一柄巨大无匹的刀锋划过,近十丈宽的队伍被弩箭瞬间淹没。
那是彻底的淹没,如此密集的弩箭中,根本不可能还有活口,即使是生命力比人顽强的多的战马,也会被弩箭瞬间射成刺猬。
谁也没有想到,在双方如此接近的情况下,秦弩阵真敢如此压制,而且还压制成功。
匈奴的队伍中瞬间出现近十丈宽的真空地带,与大秦铁骑正在混战的前锋部位马上受到巨大的压力,恐怖的弩阵让他们胆寒,大秦的铁血骑兵让他们心悸。
匈奴的前锋部位马上开始崩溃,无数的大秦铁骑如同一柄柄钢刀插进崩溃的匈奴骑兵队伍,用手中的利刃收割生命,鲜血横飞,惨嚎一片,刀锋在鲜血和残肢中舞蹈,像是一曲铁血悲歌。
此时秦步兵紧随着骑兵的队伍向前开进,徐达在阵头指挥着这支步兵,秦弩的射程,大秦铁骑的纵深,双方接触的接触面,如此近距离的遮断压制,必须计算好所有的一切。
若不然一个稍微的误差,都有可能让弩兵的弩箭射到自己人的队伍,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徐达在做这些的时候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大意,这种步骑联合作战还是殿下提出来的,之前也在军队里演练过,能够精确把握战场上的距离,弩箭确实可以做到不伤及己方的情况下给对手沉重的打击。
不过战场瞬息万变,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能够把握一切。而要做到刚才那样的效果,需要步骑紧密配合。
不要看仅仅几息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其实当徐达带着方阵向这边赶来时,蒙恬已经开始对大秦铁骑进行调整,突出的部位收回,松散的部位收拢,扩大交锋的宽度,缩小骑兵的纵深…
没有对骑兵的准确控制,没有纪律严明,能做到令行禁止的部队,绝不可能在混战中做到这一点。
同样,没有对骑兵强大的控制力,也绝对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而大秦铁骑做到了,这得益于这支百战军团的纪律,也得益于大秦铁骑自上而下紧密的控制体系,也就是以军功爵位为基础的控制体系。
谁也不知道,就在刚才秦弩阵成功进行遮断掩杀配合大秦铁骑进攻时,蒙恬和徐达心中都深深呼出一口气。这种配合如同刀尖上的舞蹈。
而这种配合的效果是巨大的,仅仅只是一轮弩箭的射杀,此时在骑兵交锋的位置,大秦铁骑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呼啸的骑兵像是崩塌的山峦一般压向匈奴骑兵,匈奴骑兵此时终于再也支撑不住,开始崩溃。
兵败如山倒,在这种双方混战厮杀的战场,一旦出现军心崩溃的情形,预示着那将是一场灾难,一场无可挽回的灾难。
崩溃的匈奴骑兵此时纷纷调转马头,想要撤离这处战场,匈奴王庭的骑兵队伍刹那间混乱不堪,想要撤离的,还在战斗的,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