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歌曲,在制作上的创新可以说是近年来仅见的,对整个乐坛的制作人来讲,都是一种启发。不过作为一名戏曲爱好者,我对歌曲中插入戏腔的做法感到有些难以接受。”
“吴卫之本来就不是唱戏出生,戏曲是我们独特的民族文化,这样随意地放在流行乐歌曲中,作为一种装饰,不仅显得凌乱突兀,更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亵渎。”
“我们如果要推广戏剧,不应该将它放到装饰点缀的地位,这样反而是一种贬低。”
最后“贝哥”总结:“我个人对这首歌不是很感冒,虽然很多人说这是一首获奖大热歌曲。以一个国人的身份作为基本出发点,不太能接受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被这样粗糙地拿来做噱头。”
陈晓芯看了全篇,很明白这位“贝哥”说了那么多,其实都在为最后贬低“光亮”这首歌做铺垫。
避免被人洗脑,第一步就是简化信息,排除各种理由、借口、修饰,提炼主体和客体。简单来说就是“贝哥”觉得“光亮”这首歌不行,因为对传统文化不敬。
第二步呢,就是提炼出创作者的目的。有时候作者意图比较隐晦,但“贝哥”这篇内容不存在这个困难,很容易就看出他的目的是打压“光亮”及其词曲作者。
到了第三步,那就要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