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东。
罗学云陪着董朋学、熊绍义等人,实地考察青云工业园的规划。
此地,还是田地荒坡小树林的芜杂状态,说是城区,实际上是农村。
“青云农业希望能将这块地全部申请下来,用来建成产业园区,形成具有加工仓储多种功能的中心,作为标杆带动全县农业发展。”
罗学云大手一挥,豪气冲天。
“胃口不小。”熊绍义道,“近百亩地,你有那么多厂子要建?县里可不允许挂羊头卖狗肉。”
“我可保证,全部用于生产建设,尽快动工不闲置,在三年内完成。”罗学云笑道,“领导,不是我胃口大,而是青云确实需要,不打好基础将来再矫正,就非常麻烦。
青云农业的愿景,从始至终没有变过,就是想让种地的人,通过种地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还活得很好,所以它会踏踏实实地发展壮大。”
“我相信学云同志的能力,也相信青云农业能给陈清带来变化,只是县里不希望形成不好的风气。”董朋学道,“青云越是代表越是榜样,就越得慎重,不能开了坏头。”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道理,学云还是明白的,作为土生土长的陈清人,我更希望家乡繁荣富裕,让从陈清出去的同乡,可以骄傲地说自己来自哪里。”
罗学云慨然道:“我期望青云农业能变成一个心脏,为陈清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支撑。”
“你好像对陈清要变成什么样子,胸有成竹,现在我们后面就是县城,你刚好可以坦白讲讲,也给我们指点方向。”董朋学道。
“指点不敢当,聊聊遐想还是行的。”
罗学云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治一城,跟养一家类似,首要任务是赚钱,有钱才能养家糊口,日子才能过下去。
怎么赚钱是个大学问,对于陈清来说,不适合发展重工业,钢铁冶金能源机械,都需要家底,从前没分到,将来也难有,便是强行上马,也很难做大……”
“照你这么说,岂不是陈清要发展,只能依赖农业,依赖青云农业的产业模式?”
冷不丁的提问,打断罗学云的节奏。
罗学云顺着声音望去,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这位同志是?”
“崔胜,县宣传部门工作。”
崔胜昂着脸,骄傲说道,浑然没注意到董朋学微微皱起的眉头。
“三百六十行何其多,便是工业一门,都有轻重之分,何来非此即彼?相较投入大,所需资源多的重工业,以食品、纺织、家电等主要消费资料为主的轻工业,是不是更适合陈清的实际情况。”
罗学云微笑道:“发展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能像小孩子一样,看别人有什么好东西,自己就不管不顾,回家跟爹妈闹腾,非要到不可。”
崔生脸色刷地红了。
“我什么时候说,非得发展重工业?我说的明明是,陈清难道非青云模式不可,非你罗学云带头不可!”
此言一出,在场许多人都不自在起来,毕竟本次考察成员复杂,有县里各部门、有村里负责人,还有青云农业庞大的随从团。
虽是露天野地,但意义不亚于正式会议,就算心里再恨,脸上也不能露出表情,语气也不能失态,否则叫领导们怎么想。
旁边人扯了扯崔胜的衣角,意图阻止他继续口无遮拦。
罗学云瞧见小动作,笑道:“崔同志没说非重工业不可,我又何曾讲过,非青云农业不可,只不过领导问到,我随便谈谈自己的浅见。
我讲的是青云农业和我罗学云自己,应该在这股建设家乡,建设现代化的浪潮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担起什么样的责任。
事实上陈清县有自己的特色,古城旧巷、大山茶场、纺织养殖、花木水果,都有十足发展的潜力,成为经济支柱,青云农业不过是其中一行,怎么敢说非青云模式不可。”
在场众人皆是微微点头。
罗学云这话顿显格局之大,关键气度沉凝,不紧不慢,和气急之下口不择言的崔胜,形成鲜明对比。
熊绍义咳咳两声,打断尴尬的沉默。
“学云继续讲未来陈清应该如何?”
“发展经济赚到钱后,自然要改善生活。
于家而言的衣食住行,于县而言就是丰富商品、保障食品、改善居住环境、建成便利交通;于个人而言的上学看病养老娱乐,于县就是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感。”
“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