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 第663章 留子

第663章 留子

些有志于长久生意,行商变坐商的家伙,交租金和保护费,便能持续经营店铺,跟红场、市中心、市郊这些流动摊贩比更稳定,有助于竖立品牌意识,而有品牌,则可以尝试招揽固定客源,提高价格。

街面上一如去年,许多人物雕像和CCCP的标识仍旧存在,只是加了许多三色旗,别说罗学云这样的外国人,就算是本地人,都未必能说清到底发生什么变化。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罗学云带着范兴宗等人来到阿斯泰市场,看到不少亲切的面孔,忍不住感慨,说道:“我中华儿女还是很有探索世界的勇气。”

他这话油然而生,倒不是恭维,航海时代开始后,西方人不畏艰险往中华来,中华儿女同样大无畏地脚步遍及世界各地,只是明清封建王朝“路子走歪”,才让这种迁徙光是迁徙,没有显出如日中天的声势。

可到救亡图存的时候,海外同胞却没忘记家乡,捐钱捐物支持抗战,翻阅历史,真叫人扼腕叹息,许多时候少些门户私计,中华气象可能就截然不同。

不少老板见到罗学云等人亦是高兴,亲切用乡音叙话,来源还真不少,并不只是北方边境地区春江水暖鸭先知,还有江南等地的客商,听得范兴宗叫绝,直叹怪不得江南商业发达,当真是敏锐。

“诶呦,隔着万里之遥,我们哪有这么灵的鼻子,都是家里孩子到这边留学,写信说这里生活物资奇缺,啥啥都买不着,价格猛涨,要是能把咱们那的货运到这里来卖,倒手就是赚,我们这才呼朋唤友,一起过来试试。”

说这话的人叫李敬军,东北老乡,处事局气得很,跟谭长海一唠痛快,就有啥说啥,毫不藏着掖着。

他来莫科的原因很简单,儿子李彬彬踩了夏苏关系正常化的末班车,成了友谊大学的公费留学生,一到此地就发现商机,仅仅是上学路上捎带的罐头手套袜子这些,挣的钱就让李彬彬留学生活很是愉悦。

但李彬彬没有大搞,一来个人乘坐火车携带货物重量有限,二来作为公费学生,也不能野来野去,不上学专倒货,直到去年,李敬军所在厂子生产的手套严重积压,找不到销路,他便给父亲写信,叫他运到莫科来卖。

李敬军也是个乖觉的汉子,反复考虑后,就果断拉上亲朋好友,不光是自家厂子的手套,还有别厂的帽子、毛衣、袜子这些,低价打包,统统运到莫科来,有儿子帮忙宣传,再加上物美价廉,很快打出名头。

开放以后,为了解决物资短缺的问题,采用了各种措施鼓励生产,说白了就是搞活经济,只要能解决吃不饱穿不暖,任谁都能来显神通,这种情况下,九十年代初,市场情况就从短缺,变成货物积压找不到销路,大量同质产品厮杀。

李敬军本是受害者,抓住机会立马变成受益者,组织亲朋好友大量来往,逐渐积累信任度,找他的顾客也就更多,因此在儿子建议下租赁商铺,实现常态化经营,可零售可批发。

瞧他面带喜色,脸颊红润,可知这两年何等春风得意。

“市场租金怎么样?”范兴宗问道。

“很高,不光是租金,还有好处费、管理费,杂七杂八一年下来,数以万计,如果不能长久经营、批量经营,显然是不划算的。

当然,交了租金就安宁,市场管理方干活积极,等闲人都不敢进来闹事,存储货物、存放钱款和人身安全都能保证,比阿蒙可靠。”

“阿蒙?”

“就是蒙面警。”

“这个市场生意怎么样,容易维持成本么?”

“人流量挺高,至于能不能维持成本,得看做什么生意,经营手段如何,空口白牙可不好说。”

谭长海熟络地给李敬军递烟,偷偷塞了好几盒,都是华子,可把李老板高兴坏了,一边不好意思,一边收进兜里,在这嘎达,伏特加和烟比卢布更受欢迎。

罗学云跟范兴宗耳语两句,后者便跟李敬军攀谈起来,询问能不能请他儿子出来见一面。

李老板聊得痛快,真到攸关时刻,还是拎得很清,即便范兴宗拿出大北外贸、前苏国家商店的证明,解释他们不是坏人,只想跟李彬彬聊聊市场情况,愿意给报酬,也只是得到看情况的答案。

范兴宗无奈留下联系方式,请李彬彬有意的话,往旅馆打电话或者寻找,实在不行也能寄到大北办事处。

一伙人离开之后,范兴宗便提出想法,说道:“罗总,如果青云想把这项贸易常态化,我觉得需要留一个办事处,就算不能调查市场信息,最起码能收发信件,居中联系,否则我们对毛熊市场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