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把饭菜端上来,照顾着一家子吃,常远洋看姐姐似要离去,赶忙放下筷子阻拦。
“这事跟火锅店有关,姐姐还是一起听吧,一起做决定。”
何克夫妻俩对视一眼,均有些摸不着头脑,火锅店虽然是在常远洋支应下做起来的,前前后后帮了不少忙,但经营也好,收入也罢,都没要一分钱,除了自己吃,举凡带人一定付账,向来不怎么涉及火锅店,怎么就跟火锅店有关呢。
“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何克沉声道。
“别想岔了,是好事。”常远洋赶忙解释,“上午刘明理找我,传达了罗学云罗总的意思,像问问姐姐、姐夫有没有意愿把火锅产业做大,成为一个招牌,往明天罐头、青云食品厂的规模努力,青云肯入股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携手做大共创辉煌。”
何克常年在陈清田集间奔忙,所做生意更是和青云关系匪浅,闻听此言立刻生出自然反应,问道:“听远洋的意思,罗总是想把火锅店扶持起来,做成明天罐头、辛大叔糖厂这样的食品企业?”
“对头!姐夫厉害,罗总就是这个意思。”常远洋道,“刘明理说具体条件可以细谈,青云不会要太多股份,只是要加深关系,成为青云大战略旗下的一员。”
“就我们火锅店吗?街上其他店也这样嘛。”
“这我倒不清楚,但听意思,火锅店会是标杆,就像当时过来开店一样,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罗总会给很多额外的资源扶持,以使其成功,起到鼓舞激励的作用。”
姐姐立刻高兴起来,激动道:“就是说,我跟你姐夫能做大老板,还是罗总保障成功的那种?”
“我想是吧。”常远洋道,“明天罐头闹得一地鸡毛,原本扶持食品厂的计划大受挫折,但拖拉机似的业务模式又是罗总非常在意的方向,只要火锅店选成标杆,姐夫做的似模似样,绝对出不了问题。至于能做成多大的老板,得看将来。”
“我懂,我懂。”姐夫兴奋道,“他爸,这么大的好事,你表个态啊。”
何克眉头紧皱,慢慢问道:“罗总想怎么做大火锅产业?”
常远洋道:“罗总尊重姐夫的意见,他提供两个方向,其一,开设火锅店连锁,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在各个城市设店,借助青农的食材供应,相对来说比较好做。只是这样,就得树立品牌,不能光叫蓉城火锅,得加上字号,得健全生产质量管理等一系列制度
其二,做火锅底料成品厂,届时就要求姐夫增加研发投入,在口味上琢磨门道,那时两家店就成为体验店一样的存在,专注工厂生产。”
姐姐问道:“两个方向一定要选一个吗?不能都要?”
常远洋讶然,他没想到姐姐还有这样的雄心壮志,看来成功对任何人都是一剂振奋良药。
“这个问题刘明理倒是没有说死,大概方案能征得罗总支持,就能鱼与熊掌兼得,只是做起来很困难。
火锅店连锁是餐饮服务,直接面向顾客,要管好食材、厨房、餐桌,火锅底料厂是食品企业,注重原料、生产管理、包装物流、销售渠道。
两者要求的方向不说截然不同,至少也是差别很大,青云能给予的支持更多体现在非业务方面,比如说人事、财务、物流等等,大部分困难都要姐和姐夫自己克服,贪多嚼不烂容易噎着。”
何克沉默一会儿,问道:“远洋有什么建议?”
“姐夫指的是什么,做不做的建议还是做什么的建议。”
“做什么。”何克冷静道。
常远洋愈发惊讶:“这么说,姐夫已经决定要做?”
何克目光闪烁,幽幽道:“钱是个好东西,我跟你姐回老家腰杆笔直,人人嘘寒问暖追捧,因为什么,不就是当老板赚到钱么?有钱就是何老板,吃香喝辣,没钱就是穷小子,吃糠咽菜。
人家罗总赏光给面子,这可是天大的贵人,一辈子能遇到几回?错过休想寻到下次,所以,我一定得答应。”
常远洋内心波涛汹涌,有千万般说不出的话语,到底是什么情绪,他讲不清,只是觉得有很多辜负,倘若有条件,哪怕只是好一点,家乡很多人的命运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不完全是人不行。
再看姐姐,亦是同样坚定的目光,火锅店的成功完全让俩人变成崭新的人。
“我倾向于火锅底料。”
“为什么?”
“厂子开在陈清,每年除却进货销售少数出差之外,大多时候姐夫都能跟姐留在本地,多多少少能分出功夫照顾豆豆。若是连锁火锅店,不说起步到正常运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