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深,纵然黄金耀眼,一块抹布都盖灭了,不懂得营销,不懂得广告,不懂得让顾客注意、喜欢、青睐、信任,凭什么占据份额,养活公司。
青云之外的变化亦在与日俱增。
霓虹的剧集、音乐、动漫,越来越丰富地冲击内地观众,如《东京爱情故事》一类的电视剧成为大伙心目中经典的同时,也诞生所谓“哈日”的说法,以此表达对年轻人盲目追崇别国娱乐作品的不满和嘲讽。
当然,这很难评,盲目崇拜固然不对,可在本土没有与之抗衡的丰富娱乐作品时,强行将没得选的观众一棒子打死,可以说既不讲道理,也不讲事实,譬如《亡命天涯》就是鲜明例子。
七八十年代,我国以非商业的方式引进过西方电影,但都没有大规模发行,只作为文化交流的附属项目,而亡命天涯就是第一部以票房分账形式引进的西方电影,这种方式注定它上映的规模和热度,再加上电影工业的差距,观众果不其然被“上课”了。
观众第一次知道,拍一部电影能花四千多万米元,能这样铺天盖地的宣传,内容能如此新鲜有趣,虽然没有后世西方电影经典的飙车枪战,但是追逐和悬疑同样展现出十足的观赏性。
自此内地观众第一次有“大片”的说法和“大片”的概念,至于国产电影有样学样,自诩大片吸引票房自不用提,拿来技能向来点满。
罗学云因此加快电视台的筹备,同时开启花城影视基地的投入,换句话说,无论华锐给不给力,电视台能不能进入岭南,泛亚照样要起航,在两岸三地发力娱乐事业。
百家讲坛、开心大本营、男生女生向前冲,还有不可错过的经典选秀,什么超级男女声、华夏好歌声、明日之星,他的“灵感”爆棚,到难以遏制的地步,不吐不快。
尤其这些都是长青树,短的都能搞好几季,长的更能搞十几年,现在挣广告费,将来挣版权费,国际上旨在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我国前年已经加入,总是有讲究爱面子的同行。
事情推行相当顺利,陶莹一提出意向,濠江方面就非常热情同意,完成各项合规操作后,便达成框架协议,成果可谓一日千里,最快两年内开播。
“你的名字很好用。”陶莹打趣罗学云,“也能看出电视台真不好做,他们巴不得有人出钱出力,为濠江办卫视。”
“不是我名字好用,是我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有些方面,香真不如濠,也就是人家面积狭小,让你们压了一头,否则谁是东方之珠,还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