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重生八三修道种田 > 第849章 只能因地制宜

第849章 只能因地制宜

场面一时有些冷淡,罗学云思来想去,反复斟酌措辞。

“领导,有些话说起来不好听,可事实摆在这里,就算我再怎么粉饰,改变不了客观实际。”

闻听此言,商赟的脸色渐渐严肃,沉声道:“讲。”

“这里是我的家乡,家乡跟家人一样,生于斯长于斯,都是一辈子割舍不了的,哪怕远走他乡,永不再回,户口本籍贯一栏三代不改,多少年再提起都是……”

“差不多行了,越说越煽情,又不是感恩大会。”

“这叫叠甲,旨在声明我单纯表达个人看法,没有指责批评的意思,来源于游戏术语。”

“新玩意一套一套的,我都听不懂,直接讲通俗易懂的。”

罗学云微笑道:“陈清乃至玉阑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支持引导、人才观念等等情况,说起来您比我懂,这个家是您当着,操心着,先天资质摆在这里,后天条件多有限制,站在您的角度都无计可施,我纵缝缝补补又能有什么锦囊妙计呢?

青云集团专注农业食品是只能如此,不得不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如此才有更高的成功概率,就拿陈清大学,哦不,应该是玉阑大学的规划,最好的思路不是重复人家走到烂的路,而是另辟蹊径,弯道超车。

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至不济也得是土木建筑,开设这些专业给学生打好基础,将来毕业就是香饽饽,大家抢着要,可事实玉阑大学能上马的还是农学食品,最多加些物流供应链、市场营销广告作为特色。

因为外界不认玉大的含金量,玉大也不能给学生找来好的就业机会,哪怕砸锅卖铁加强师资构建体系,都无济于事,学生上学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就业,为了养家糊口,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就是不行。

不顾实际,蒙头就上,只会变成空中楼阁,农业食品就业机会更多,人家也更相信你的培养能力,比如说搞个什么茶专业,理论实践全部拉满,往外吹嘘特色专业,全国前几,外界会不会信?能做到可信,在青云之流的企业实习过,得到很高评价,上学过程就有相关成果。

但别的专业呢,怎么跟别人竞争,说服企业相信?竞争不了,学生出不了头,无法回馈母校,玉大就更难获得资源,最后变成穷人家养孩子似的,一代代将就,祈求哪一代突然祖坟冒青烟,孩子出息,带着全家鸡犬升天。”

商赟轻叹一声:“唉。”

“我不是没尝试过投资,可成绩最好的不过柔风纸业、刚毅刀具寥寥几家,还都是费了好大力气,说难听点,同样的成本去江城花城,能做出两个三个,成功的把握也会更大。好像赛跑,有人穿鞋,路是塑胶跑道平平坦坦,咱们打赤脚就算了,还是山路十八弯。”

“所以你一年到头频繁往南方跑,还在外地常住,就是认了,不把玉阑当作重心?”

“我认不认无关紧要。”罗学云坦然道,“之于陈清一地,青云及其产业链足够深耕细作,甚至将来争一争百强县,再奢求更多,我怕是有心无力。”

他看向商赟,笑道:“领导是不是要高升了,已经开始通盘考虑,布局谋盘。”

“也是托陈清的福,不仅有青云带动的产业生态,改组新建大量工厂公司,还涌现明天罐头、温正堂老字号、红星文具这些优秀企业。”商赟语气矜持,但是笑容掩藏不住。

照这话的意思,他很可能去地区担任经济方面的职务,副专员或者发展主任,先把级别上一上,过几年就能换到其他地方当主官。

罗学云思忖片刻,道:“困难虽多,倒也不是绝路,只是目标不好定得太高,脚踏实地一些,譬如一县一支柱,着重经营一到两个强势产业,培育出一到两个全国知名公司,从而反哺和带动产业发展,还是非常踏实可行的。

至于上限在哪,就得看造化,不能指望到处都是青云食品,说白了,就算有很多清兰公司过来,都不一定能复制青食的成功,甚至我自己,错过从前的时间点,从现在开始,再走一遍青云食品的路,做成的把握都极大缩小。

你看以前陈清火腿肠卖的多好,能跟方便面搭配销售,也能家居做菜使用,妥妥一名片,结果双惠和春都俩龙头大战,市场呼啦啦萎缩,恨不得倒闭。”

商赟闭上眼睛,久久不语。

罗学云继续道:“有了支柱产业,就算有立身之本,虽然一说玉阑好像就是卖毛尖茶的,很寒酸,但是有名声总比没名声好。大江南北若都知道玉阑毛尖,可是好事,最起码以出品正宗玉阑毛尖为噱头的企业就有更多路走。

比如争取A股指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