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章讲了西餐礼仪跟马术表演,这两个活动貌似不是很接地气,现在说一个地气活动,校篮球队。
弟弟亦霖从小个子偏高,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的第二课堂有选拔校篮球队,弟弟亦霖很荣幸被选上了。
可是棘手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校篮球队的辅导老师是外请的,在校外,每周日下午3点半开始上课,可是哥哥亦柏下午5点需要返校到校,所以周日下午真心忙,几乎是送完弟弟就送哥哥,一刻也不能停留。
可是弟弟亦霖那段时间对篮球很是喜欢,既然喜欢那就排除万难,给他上,作为妈妈从来不压抑孩子的兴趣,小时候兴趣就是不断给他试错,试到他喜欢的。
弟弟亦霖班上有三个孩子选拔上了,两个男孩,一个女孩,女孩跟弟弟亦霖还是同姓,妈妈跟那女孩的妈妈打趣,也许500年前是本家呀。
每个周日下午要集训,平时在学校也有安排一个第二课堂集训,从基本的运球开始,最开始的训练是无趣的,就是每人拿到篮球,从脚边学习运球,孩子们通常都不是用心地去练,每次都会被教练呵斥。
教练后来想到好的办法,一对一对来训练,你投给我,我投给你,孩子们玩起这个就很是开心,这个目的,是锻炼孩子们的手指的灵活性跟他们的反应能力。
学校第二课堂没有那么多的篮球框,到了周日,会到教练自己的篮球训练基地,那时候会5人一个小组,有一个专门的篮球框进行投球的基础训练。
通常教练会安排年纪稍微大点,或者培训这篮球技能比较久的孩子先打场热身赛,给弟弟亦霖他们这批孩子看下,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会训练他们自身的投球。
看热身赛的时候,弟弟亦霖他们这批孩子其实不是很懂,但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一方队友,通过他们自己的相互帮助,进球的时候,他们是很开心,也为他们欢呼的。
原本以为篮球算是运动的兴趣班,人数不会很多,但是送弟弟亦霖去篮球训练基地的时候,那里的学员也挺多,男孩女孩都是很高挑,不知道是真的篮球运动促进了孩子的身高,还是这些孩子本来身高就不矮,也许是相辅相成的事吧。
那段时间,弟弟亦霖确实篮球打得很是不错,身高也没在意,因为弟弟亦霖的身高本身在他班上,算个子比较高的,从幼儿园就如此。
每周日的校外集训,最终目的到校运动会的时候,开始一展身手了,学校把这项活动做了压轴,安排在运动会的下午。
临近学校运动会的时候,弟弟亦霖还放下豪言壮语,说拿个奖杯回来,我们家人也表示拭目以待。
可也许是好事多磨,那天运动会的中午,他去午托班吃饭的时候,午托老师电话过来,说弟弟亦霖走路不小心把脚崴了,让妈妈接回来看看那脚崴的程度。
妈妈把弟弟亦霖接回来,其实脚是轻崴一下,但是下午的篮球 比赛确实参加不了,连班主任都说,精心准备了好几个月,临门一脚,结果弟弟亦霖掉链子,那还能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