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段时间的“口罩”事件,哥哥亦柏又被迫网课走起了,周日刚返校,周一晚又被接回来,网课就这么安排起来了...
自从2020年开始,今天网课的次数有些频繁,今年好像上了三次的网课了,一上就是半个月的赶脚,其实网课对于自律的孩子效果是一样的,但是对于不自律的孩子,网课的质量那就可想而知了。
这才开始的三天网课,跟哥哥亦柏都是冲突了两次,对于哥哥亦柏来说,上网课没什么压力,课程简单,评优秀作业的次数也多,但是这态度就不是很让人恭维了,不是我理想中学霸的样子。
七年级了,他不会像弟弟一样,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找书,一会儿找橡皮,他更多得是,无意有意地点下手机,钉钉群,微信群确实有他不少的好友,所以这偶尔聊一下,那偶尔聊一下,当然这个动作也大部分是下课的时候,有时候上课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聊两句,其实是无关痛痒的小聊。
但作为妈妈的我看在眼里,心里难免有些想法,可回过头想一想,我们工作之余不也是刷刷手机,追追剧?
网课其实密度很强,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9点,七年级的生活跟小学确实进度不一样,可是为什么我们那会读初高中,感觉密度也没这么大呢?也许那时没网课,都是在学校跟同学们一起,时间就在同学们陪伴中不知不觉地流走了...
我记得我的初中班主任那会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哥哥亦柏的初中班主任也是位年轻的姑娘,风风火火地,做事情干净利落,她这个优点在哥哥亦柏的网课中表现地淋漓尽致。
每天我们的醒来,不是闹钟,不是工作的热情,也不是学习的热情,是被这位班主任的微信叫醒,每天的叫醒服务会贯穿到整个网课,晚上,这位班主任也会打开视频,晚上7点开始陪娃们晚自习,有时候也会安排答疑。
回想我们那会读初中,貌似没这么紧凑,早上还是按照小学的时间段去上学,晚上是有晚自习的,但是9点大家就会骑着自行车,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开开心心骑车回家,如果碰到学校停电,不用晚自习,我们也会欢呼半天。
如今的孩子,晚自习断电是不可能,为了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好多孩子上了寄宿的名校,一周回来一次,他们这代人,很少能享受到自己骑自行车来回上学的乐趣,寄宿统一管理,从早上6-7点起床,到晚上9-10点就寝,每天仿佛都是生活在围城里,方圆不超过2公里,虽然美其名曰是“美丽的城堡”,但是对于一个向往自由的孩子来说,我不觉得有多么美好!
但是有时候人就是这么矛盾的,一面排斥,一面就陷入了,这次“口罩事件”,哥哥亦柏回家网课了,可是他每天还是按照学校的时间点来做,区别无非是从一个地方换到一个地方,没有更大的新意。
想到这里,我突然对哥哥亦柏网课的不大自律释然了,毕竟他终究是个孩子,孩子玩终究是天性,如果你让一个12周岁的孩子自律如大人,那他的童年,青少年又去了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