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碧道,一入到入口处,就看见一大片湖,今天的天气很好,不冷不热,带点小阳光,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阵风吹过,层层波澜仿佛镶着金边,甚是好看。
可是哥哥亦柏的心情还不是很好,娃爸有种“鄙夷”的神情看着我说“你看,你吧,挑起事端的是你,结果不让去的还是你!”我也觉得是,孩子终究是孩子,家长说什么,他有时候真得当真了。
我跟弟弟亦霖在前面走,娃爸陪着哥哥亦柏,一边开导他,一边陪着他慢慢地跟随着我们,要爬山,必须走过这个碧道,碧道是从莲花山山脚劈开的一条人工行走的道理,左边是湖,右边是山,中间就是碧道。
弟弟亦霖一路上心情很好,东瞧瞧,西看看,他总是对山里的植物们,动物们充满了好奇,一下从这个树上摘点野果,一下从路边看下这个蕨菜,一下从路旁捡个树枝当开山的“武器”,一路上他都充满了好奇之情,反观哥哥亦柏,一个黑脸,仿佛天下人都得罪了他,其实无非就是没让他去同学,气性这么大。
突然,一阵孩子的声音映入耳帘,“快点,拉线,这有鱼,打窝”,弟弟亦霖听到这个声音已经迫不及待地跑过去看发生了啥,哥哥亦柏也被娃爸,拖着拽着去看了。
我呢,被迫地跟着他们的身影也走离了碧道,往下面的亭子走去,到了亭子里,发现一群大概10多岁的孩子们,手里拿着钓鱼杆,有得在钓鱼,有得在装鱼食,有得在打窝,有的在找鱼的踪迹,每个人都显得兴高采烈的。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孩子真是像模像样地在钓鱼,如今钓鱼的群体从中老年都已经到孩童了么?有些孩子还真是老练,其中一个六年级的孩子,貌似很酷爱钓鱼,鱼具齐全,那钓鱼的工具看起来也很专业,这是“资深钓友”么?
娃爸看到了,立刻回到车里,拿上鱼竿,但是今天是爬山的,不是钓鱼的,鱼食是肯定没带的,怎么办呢?跟隔壁的小朋友们借点吧,小朋友们也是很是慷慨大方,给了一大块鱼食给了娃爸。
好,钓鱼就这么拉起了帷幕,娃爸先甩出第一杆,那鱼漂立了起来,孩子们为了让鱼快点上钩,又扔了几个食物来打窝,突然,鱼漂猛的往下一沉,娃爸立即提竿,哇,收获了一条小白条,还挺大,首仗告捷,哥哥亦柏心情也有所好转,以前的阴霾心情也渐渐散去,灿烂的笑容慢慢地也回到了他的脸上,他跟弟弟亦霖沉浸在钓到鱼的喜悦之中。
娃爸也信心倍增,又扔了一杆,接下了,娃爸感觉成了鱼神,一甩杆就上来一条,这是一条小的白条,这下搞得哥哥亦柏跟弟弟亦霖都恨不得自己博手一试,因为娃爸连续两次都钓到了鱼,这让旁边的孩子们羡慕不已,忙拿出他们的装鱼工具给我们用。
哥哥亦柏也拿起了鱼竿,裹上鱼食,抛杠到湖中,紧盯鱼漂,还是弟弟亦霖眼尖,跟哥哥亦柏说赶紧收杆,鱼咬钩了,哥哥亦柏一拉杆,果然又是条小白条。
弟弟亦霖貌似总是不敢自己尝试,他自己拿个棍子,裹上钓鱼线,套上钩子,简易版的钓鱼杆也做成了,但是因为线太短,很难钓上鱼。
最让人遗憾地是,娃爸跟哥哥亦柏还有弟弟亦霖钓到个斤把重的白条,奈何,钩子太小,鱼直接挣断钩子,跑掉了,我笑着对他们说,这下算是“损了夫人折了兵”...
爬山的结果大家也可想而知了,那是肯定没爬上的,但是这钓鱼,让孩子们得到另外种体验,娃爸的耐心值得表扬,如若让我一整天钓鱼,我估计会疯掉,但是孩子们貌似很喜欢钓鱼,当鱼上钩钓到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好吧,这次爬山可谓"一波三折",下次爬山,我们得一勇而进,努力爬上山顶了,不能爬着爬着,爬山的宗旨就变了,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