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一支的珊瑚银箭,她打造了十万支左右,也才不过花费十吨珊瑚银。
现在,又多了个日炎铁,虽然还没珊瑚银那么夸张,但她也打造了数千支备用,刚好配合新真元的质变效果,可称为太清热风箭。
太清阴风箭以前是王舞的底牌,但现在自然不是,所以她也在把阴风箭都改成太清阴风箭,这玩意不光是她真元模拟出来的特性,还有一部分增幅效果是功法上的炼器手法,需要有特定的阵法配合,才能把不起眼的阴风增幅的那么离谱。
以后法术向的攻击就有太清阴风箭,和太清热风箭了,一个用青罗根须,一个用日炎铁,数量都管饱。
物理向的攻击自然是普通的珊瑚银箭以及安装高级骨牙箭头的,骨牙银箭。
双倍音速加持下,骨牙银箭对法器的毁伤效果极强,高级防御法器也坚持不了几下的,就算王舞自己打造的青葵,堆的那么厚材料,也只是会受损慢一点而已。
如果对方是顶级防御法器,王舞就可以用太清热风箭,绕过实体防御,直接用法术攻击本体,强行和对方消耗真元量。
而有青罗在,打续航战,王舞只能表示呵呵了。
这下,战斗思路和战术思路都清晰了。
修炼继续进行的同时,王舞开始改造自动采集法器,或者说改造也不准确,她只是在等比缩小。
以前打造的采集法器,都是按照标准储物箱标准,长宽高不超过十米,但尽可能接近,觉得这样不占用空间。
但最近突然一想,尺寸大一倍,体积翻八倍啊,反过来说,尺寸小一半,体积小八倍,八个小一半的法器难道还比不上大一倍的工作效率?
而且,还有聚灵板的灵气功率,自动采集法器的动力取决于灵气的多少,也就是聚灵板的数量才是决定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即便自动采集法器尺寸不小,王舞也就安装了五个,原本觉得能驱动就行,现在想想,似乎应该按照聚灵板的尺寸来打造自动采集法器啊。
唯一的问题就是,体型变小,数量就会激增,打造起来会很麻烦。
好在筑基中期的功法修炼是提高真元质量,纯化真元,倒是能一边使用真元,一边修炼不影响了。
等比缩小,还要能安装一块标准的珊瑚银聚灵板,同时还要能整齐叠放到储物箱里,王舞思索着,三米应该比较合适,这样一个标准储物箱能放27个这种规格的自动采集法器。
同时,27个三米尺寸的采集法器虽然单位效率比不上十米尺寸的,但双方差距绝对没有27倍那么夸张。
王舞先打造了一套27个小尺寸的进行实际测试,对比发现,十倍效率不敢说,但五倍是绝对有的。
当然,也有地渊这里的岩石强度比海渊弱一些的原因,对采集法器的强度要求不那么高了。
理论和实践都没问题,王舞自然开始改造计划,虽然数量有些多,但不过是中低级材料的混合产物,就连绿竹都能帮忙进行材料塑形,她负责阵法绘制,配合起来效率很高。
每打造一批新的,就回收等比数量的旧型号,倒不是王舞缺乏材料,也不是装不下,而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太多太重。
要不然,她以前为何维持1200个不变,打造材料就是珊瑚银和乌金,她有的是,但太多了重量激增的恐怖啊。
虽然是蜘蛛平台造型,实际重量没体型看上去那么夸张,但再怎么精简,旧版采集法器每个重量平均下来超过三吨,1200个就是3600吨,比青蛇号都重。
现在等比缩小,一个十米旧型重量相当于37个三米新型,但王舞只是按照1:27更换,实际重量反而减少,全部更换总重变为2600吨左右。
更少的材料,更高的能效,除了打造更繁复,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改良。
采集事业蒸蒸日上,资源收获自然也水涨船高,王舞都已经开始考虑把辉炎铁列为常规箭矢的材料了,最后,还是绿竹告诉她的价格阻止了她。
一公斤300灵石,比凤鸣金更昂贵。
算了,还是用日炎铁吧,王舞果断从善如流,这玩意带回去卖,就算是天宫的回收价格,也超过每公斤200灵石。
每天打造百来个新型采集法器,花了一年左右才全部更换完毕,忙完了这件事,王舞又开始琢磨起了新东西。
之前那个五个五行宗的修士,虽然被她轻松突突掉了,但他们的防御法器能够联合的效果,还是给王舞留下了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