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纸币这种东西,现代国家尚且把控不了,更别说古代的封建王朝了。
明朝纸币发行,有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只出不进!
大明宝钞的发行,贯穿了大半个明王朝,发行量十分猛。
那个时候,可以说,朱元璋是闭着眼睛造钱,也不管它洪水滔天。
每年不做预算,不分地界,不限时间,想起来了就造,更糟糕的是,还没有任何备用金!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宝钞引发了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贬得一文不值。
为什么说是一文不值呢?
这个一点都没有夸张。
仅仅洪武十八年(1385年),从2月份到10月份,当时的明朝政府就发行了宝钞6946599锭,每锭有5贯!
统计一下,就是发行了**贯!
这个很多人都没有概念。
但如果说,明朝政府的收入每年仅仅几万两白银呢?
这10个月,就超发了宝钞1000倍!
真是夸张到了极点!
结果想当然的,在洪武八年,宝钞1贯刚发行时,还价值1000文,后来就一路熊市,不断下跌。
到了宣德七年(1432年),一贯宝钞仅仅价值5文钱!
到了弘治元年(1488年),价值不过1文钱!
这就是后世所说的一文不值。
要说大明宝钞贬值都到了这种程度了,那大明的老百姓还等着一个触底反弹,找个抄底的机会吧。
门儿都没有!
到了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一贯宝钞,也就价值0.1文。
这种事情,也就发生在国统区,法币的发行也不过如此。
哪怕是后世的黑洲兄弟们后来学这些是有过之而不及。
2009年的津巴布韦,牛逼到发行了世界上最大名额的钞票,面值100万亿。
大明时期的纸币虽然没到这种程度,但实际上的差别,也就只有面额上的差距了。
明朝的这次货币危机十分大,好在当时大明用的是铜本位的货币制度。
纸币最初发行,也是为了弥补铜材料的紧缺。
所以,实际上到了弘治以后,明朝老百姓就开始不用纸币了。
这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简直就是离谱!
朱裕熟知历史,他很快就想到了大明被通行宝钞折腾成这幅样子,无奈道:
“从宋朝、元朝以来,白银已经逐渐货币化,人们手中都有一些金银!”
“有鉴于此,重八老弟你在禁止流通金银的同时,又规定了金银与宝钞之间的兑换比率!”
“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这样一来,人们手中的金银就被朝廷用宝钞换走了,但是他们却无法用宝钞向朝廷兑换金银!”
“而恰恰正是这一点,反而是最令百姓们无法接受的!”
“也是大明宝钞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说到这里,朱裕简直无法冷静下来、
自己的老弟朱重八,根本没有金融常识!
他在发行大明宝钞的同时,根本就是闭着眼睛使劲给老子印!
根本没有相应的准备金,所以宝钞的价值不断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