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主要原因。
在元末起义的时候当时最有名的三股农民势力就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
这三人里面朱元璋和陈友谅都是心怀天下的人物。
一直想登上那九五之尊的位置。
而张士诚不同,他是由于被欺压的活不下去了才会造反的。
在有了地盘,自己的生存没有外来威胁的时候将就只要守好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就好。
张士诚也知道百姓的不易。
所以他对百姓十分的宽厚,动不动就会减免百姓的赋税。
使得张士诚管辖地的百姓,富商都十分的爱戴张士诚。
朱元璋在解决了陈友谅之后就掉头攻打张士诚,张士诚不是朱元璋的对手,不仅身死,自己管辖的苏州,杭州,松江,嘉兴等地也落到了朱元璋手里。
朱元璋在一统天下之后曾经到访过江南,发现这里的百姓对张士诚不仅口称诚王,还每都在祭祀张士诚。
他在看到这些景象之后也知道江南的百姓一直没有心向自己,还在想着张土诚。
为了解决这个隐患,不仅将江南等地的百姓向北方迁移,减少南方百姓的数量,还发下严令不准迁移的百姓回到江南祭祖,尽量减少张士诚的影响。
可是即使如此张土诚的江南百姓还是对张土诚念念不忘。
朱元璋.见此,不仅对江南百姓刑法苛刻,赋税也是其他地方的十几倍。
江南百姓.见此愈发想念在张士诚手下的日子。
朱元璋见到自己的方法不仅没有起到效果,反而江南的百姓更是思念张士诚。
他确实是没办法。对朱元璋而言,他并不想区别对待百姓。
但,从元末到明初的几十年里几乎全国都在打仗。
几十年的征战下来,全国各地都是百废待兴。别说从这些地方征收赋税了。
每年帮这些地方恢复生产都要花上一大笔金银。
明朝初立,国库也十分空虚。这笔钱从哪里来呢?
明朝初期的时候,各路起义军都在打仗没有几人恢复当地的生产。
只有张士诚所在的地盘爱惜百姓。
这也使得在明朝初立的时候只有张士诚以前所在的江南较为富裕。
所以为了其他地方可以休养生息只能从江南征收重税来养天下。
江南等地在经过朱元璋:重税加上严刑的管束下一蹶不振。
直至郑和下西洋之后江南才算是恢复了一些元气。
而朱元璋的这种无奈之举,却给大明埋下了一颗极大的雷!
甚至,在洪武末期,朱元璋还没驾崩的时候,江南地区就已经开始出现抗税的现象!
到了永乐大帝朱棣时期,稍微有所缓解,但也是治标不治本。
明朝时期的江南抗税现象,随着明朝皇帝手里的权柄自打朱棣以后,就不复以往,因此伴随了明朝两百七十六年时间里的两百多年时间!
“反正今天还有时间,朕先跟你说说,那些士绅们会怎么抗税拖欠税务。”朱裕看了看养心殿外的天色,开口道。后世有人不交税,一般说偷税漏税,也不跟你明着来,偷偷摸摸做假账,或者是不给你开发票之类的。
人家江南士绅不一样,嫌这么干太低端!
江南士绅抗税是硬抗,不然不叫抗税,叫偷税漏税比较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