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1年五月,李世民与窦建德已经交战了一个多月了,依旧是难分胜负!
依靠武牢关的有利地形,李世民指挥手下将士节节抗击,硬是没让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前进一步,反而取得了一定的优势。
他们俩在这里打持久战,洛阳城里的王世充可坐不住了,窦建德是他唯一的援兵,现在洛阳城里缺衣少粮,每天都会有上千人饿死,如果窦建德再晚几天到,只能给他们来收尸了!
李世民这边不着急,他把大部队留在了洛阳,把洛阳城围的水泄不通,王世充那个老小子成了瓮中之鳖,绝对冲不出来。只要李世民能在武牢关拖住窦建德,王世充就完蛋了。
当然了,这样做并不符合秦王李世民的作风,他的终极目标是围点打援,顺便解决掉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这样的话,长江以北都成了大唐的领土,隋朝末年以来,分崩离析的国家将会再次统一。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李世民的格局有多大了,他的视角是整个天下,大唐的兵锋指向哪里,哪里就是大唐的领土!
对比之下,窦建德的格局就小的多了!王世充派人来求援的时候,夏王窦建德犹豫不决,想坐收渔翁之利。
窦建德手下有很多谋士,比如魏徵、张玄素、凌敬等人,都是当时的饱学之士,不亚于李世民身边的房谋杜断!
他们的建议是改道井陉,攻占山西之后进攻长安,李世民必定撤兵回救,夏军可以在半路设伏,一举消灭李世民的十万大军。
然而,窦建德心中向往的是繁华的洛阳,他想鸠占鹊巢,成为中原的霸主,所以才会在武牢关外与李世民死磕。
相持一个多月之后,窦建德一直没有讨到什么便宜,王世充那边的求援信使崩溃大哭,这样耗下去,只能去洛阳给王世充收尸了!
这一哭还真有效果,窦建德决定一战定乾坤,集结所有大军,攻破武牢关,解救洛阳城!
“攻破武牢关,活捉李世民!”
夏军十万大军全部集结,摆出了一字长蛇阵,从汜水到鹊山,绵延二十多里,势要与唐军决一死战。
见此情形,唐军战将们有些惊慌,对面毕竟是十万大军,目前在武牢关的唐军,只有几千人而已。
然而,当时只有二十三岁的李世民却笑了!
“一战擒两王,就在今日!”
李世民熟读兵书,通晓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的故事。窦建德出身草莽,恐怕没有研究过孙权的逍遥津之战,在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十万大军,以多打少!
为了麻痹窦建德,李世民故意放出玄甲军缺少草料的消息,然后安排一千匹战马在黄河边放牧,同时命令部队按兵不动,消磨敌人的战斗意志。
双方都以为武牢关外,会发生一场生死大战,没想到战斗过程非常具有戏剧性!
窦建德摸不清楚状况,也不敢贸然进攻,于是派王世充的侄子王琬率领三百骑兵挑战,结果尉迟敬德看上了王琬的坐骑,带着其他几位猛将冲入阵中,活捉了王琬。
窦建德出师不利,再次犹豫了起来,召见朝臣谋士一起商量对策,手里有十万大军,也不知道他怕啥。
夏军士兵从早上列队,一直站到了中午,也没有等来大王的攻击命令,全都饿得前胸贴后背,队伍开始松懈,想要就地吃午饭。
李世民等的就是这个机会,随即命令部队全线出击,三千五百名玄甲军从武牢关杀出,窦建德的十万大军瞬间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