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289年的历史,却始终存在着一个大难题!
这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历代大唐皇帝,不仅导致大唐由盛转衰,还间接导致了大唐的灭亡。
这个难题就是——“河北地区”!
这个河北地区是泛指,指的是潼关以东的地区!
五胡乱华之后,汉族宗庙南迁,北方成了少数民族政权的角斗场!前赵、前秦、前燕、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
这些政权大多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却纷纷被中华文化所折服,认为自己才是炎黄子孙,并且积极汉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经过连年征战,潼关以东和潼关以西形成了很多敌对政权,比如前秦和前燕,后秦和后燕,后秦和北魏,东魏和西魏,以及北周和北齐。
几百年的时间,两边都是敌对政权,无数次的血战,不知道葬送了多少将士,留下的只有血海深仇。
后来北周灭了北齐,又被隋朝取代,算是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之后的混乱局面!
然而,长久的分裂,导致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等方面产生巨大差距,需要很长时间来弥补。河北地区依然对中央王朝保持戒心,时不时就会出现叛乱。
隋炀帝杨广上位之后,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尤其是三次攻打高句丽,损兵折将却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河北地区人心浮动,最先揭竿而起!瓦岗军的李密、夏王窦建德,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割据政权。
然而,秦王李世民是天选之子,先后平定了各方势力,又在洛阳之战中一战擒两王,帮助大唐一统天下!
战争胜利之后,窦建德和王世充这些手下败将,也将会遭到审判,运气好的贬为庶人,运气不好的就会被处斩。
窦建德是草莽出身,靠造反占据了河北地区,最后被秦王李世民击败!
唐高祖李渊是贵族出身,七岁就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所以打心底里瞧不上窦建德这种草莽英雄。为了消除河北地区的反抗意识,李渊主张杀鸡儆猴,斩杀夏王窦建德。
秦王李世民持反对意见,他认为不杀窦建德,才能安抚河北地区的民心,否则当地人心浮动,不信任中央王朝,早晚会出大事!
李渊与李世民意见相左,太子李建成的观点变得非常重要,出人意料的是,李建成也主张杀掉窦建德。
其实从一开始,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想利用窦建德来安抚河北地区的民心,主张不杀为好!
然而李元吉跑了过来,故意说二哥李世民与窦建德的关系不一般,而且李世民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管理潼关以东的地区,留下窦建德,等于是给秦王增添了势力。
李建成为了稳固太子之位,选择站在唐高祖李渊一边,支持杀掉窦建德!
面对这样的结果,李世民也无能为力。在窦建德行刑当天,李世民斋戒一日,送别这位草莽英雄。
李世民明白,窦建德一死,河北地区肯定会再次造反,而且不会对中央王朝产生信任,会成为心腹大患!
果不其然,河北地区成了唐朝的一块顽疾,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就是在河北地区爆发的。
而在眼下,窦建德的旧部听说夏王被杀,瞬间对唐朝失去了信心,刚刚归附的河北地区,再次造反了!
老皇帝李渊惨遭打脸,本着有事喊二郎,没事喊秦王的原则,李渊厚着老脸请二郎李世民出战,去平定河北地区。
这一战看似简单,却损失了李世民的两位心腹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