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626)八月初九,李世民登基称帝,成为大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然而,都城长安并没有欢欣鼓舞,反而宣布全城戒严,因为东突厥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南下,兵锋直指长安。
八月二十四日,东突厥进军高陵,李世民任命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领兵阻击东突厥。
尉迟敬德到达前线之后,立刻组织军队反击,并且在泾阳取得大胜,斩杀东突厥士兵一千多人,还擒获了敌将阿史德乌没啜。
然而,东突厥骑兵多达二十万人,这点损失对他们来说不痛不痒。
八月二十八日,东突厥骑兵绕过泾阳,抵达渭水北岸,距离长安城只有不到四十里。
而长安城里的守军只有一万多人,加上其他赶来勤王的军队,也只有区区三万多人,根本无法抵御二十万突厥骑兵。
如果长安被攻破,这个刚刚存在了九年的唐王朝,就会有灭国的危险。
所有的压力,都集中在了刚刚登基十几天的新皇帝李世民身上。
这个在马背上长大的皇帝,曾经率领大唐军队南征北战,消灭了一个又一个强敌。
现在突厥二十万大军进犯,又要考验他这个从无败绩的大唐第一战神李世民了!
另一边,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也很慌,虽然他的二十万骑兵已经逼近长安,占据着绝对优势。
但是他们已经深入大唐腹地,属于孤军深入,补给困难。
而且身后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攻克,侧翼游弋着许多大唐骑兵,一旦情况有变,突厥大军反倒成了瓮中之鳖。
颉利的最初目的,是想趁着大唐内乱的机会,大肆掠夺财物和人口,并不想和大唐决一死战。
然而,现在突厥骑兵已经逼近长安,大唐军队势必殊死一搏,最后弄得两败俱伤,并不符合突厥的利益。
于是乎,颉利可汗派遣执失思力为使者,到长安城里与李世民谈判,目的是探听长安城的虚实。
如果李世民态度强硬,突厥就考虑和谈,如果李世民态度畏惧,突厥骑兵就攻击长安。
所以一上来,执失思力就摆出了高姿态,吹嘘突厥骑兵有一百万人,随时准备踏平长安城,想要吓唬住新皇帝李世民。
只是很可惜,现在坐在龙椅上的男人,不是善于妥协的李渊,而是十四岁从军,二十四岁打下大唐半壁江山的李世民。
他没有给突厥可汗面子,也不遵循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直接怒斥突厥背信弃义,违背当初的盟约,让侍卫把执失思力拉下去斩首。
看到李世民态度如此强硬,刚才还不可一世的执失思力,瞬间就没了底气,跪在地上向李世民求饶。
不仅执失思力吓坏了,文武群臣也吓坏了,担心李世民的做法,会激怒颉利可汗,劝李世民收回成命。
李世民把执失思力扣押在门下省,扬言击败颉利可汗之后,再把他拉出来斩首。
随后和大臣们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既然大唐兵力不如突厥,那就采用孙子兵法里的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颉利可汗不见执失思力回来,肯定会起疑心。
李世民命人将长安城门打开,城头上旌旗蔽空,营造出几十万军队的气势,仿佛随时吞掉二十万突厥骑兵。
然后,李世民亲率精锐骑兵出城,抵达渭水南岸,与颉利可汗隔岸对峙。
颉利可汗站在渭水北岸,看到大唐天子李世民纵马而来,再看他身边的护卫,属实吃了一惊。
上一次,李世民只带了一百人,吓跑了突厥三万大军。
这一次更过分,李世民居然只带了六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