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文字的出现
一万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农业革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现在的人们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学会了各种农业知识,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农业的成功导致食物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让部落的统领阶层,不通过劳动也能够获得大量的食物,于是阶级开始出现了。
随着统治阶级的财富越来越多,需要记录记载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这个时候,文字就渐渐的出现了。
开始出现的都是图画文,他们有一座粮仓的财富,就画一座粮仓的图案,有两座粮仓的财富,就画两座粮仓的图案,有十座粮仓的财富,就记录十座粮仓的图案,渐渐地,他们双手十个手指头已经不够用了,文字开始向复杂化发展。
初期,他们把图画画在泥板上,因为这里是平原,到处都是淤泥,缺乏坚硬的书写文字的载体,只有晒干的泥板随处可见,只有把图画刻画在泥板上。
起初画的比较浅,但渐渐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渐渐开始磨损,导致模糊不清,只好加大刻痕。
最后,随着文字刻画的越来越深,图画文便开始渐渐的变得有棱角起来,就这样楔形文字开始出现。
后来,文字刻画技术逐渐成熟,他们先用黏土制成半干的泥板,用芦苇杆削尖进行深深的刻画记录,看上去就像是用木楔子印上去的一样,写好后泥板进行晾干或者烧干,能够进行长期保存。
就这样,楔形文字出现后,便开始记录各部落里大量的生活场景,以及上古时代口语相传的各种故事。
于是文明从这里开始就有了记录,文字的出现是社会分工更加复杂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文字的出现也代表着人类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文明阶段,伏羲的社会观察性实验也将出现丰富多彩的实验成果。
第64章 移民尼罗河
又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人类在两河流域的农业种植进行了几千年,农业的丰产使人类的数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基什城邦早就不够居住了。
于是人类利用学习到的城邦建造技术,各部落纷纷自发的在基什城邦的周围建造新的城邦,开垦新的耕地。
建成了像乌鲁克城邦,乌尔城邦等大大小小数十个城邦,人类的身影密布整个两河流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河流域已经被人类全部占领,人口密度渐渐扩大,为了争夺水源和耕地,各个城邦的矛盾开始变得尖锐起来。
但在天神的干预下,各个城邦并没有发生武装冲突。
这个时候的森林早就恢复了生机,动物的数量也非常丰富了,于是一部分人类开始走进了密林。
在森林中,人类的简陋的工具根本刨不动粗大的树根,在森林中发展农业的希望泡汤了,于是,这部分人类重新拾起了标枪和弓箭,又过上了游猎的生活。
但是,离开的这部分人类,根本无法缓解人类的拥挤状况,各个城邦的矛盾依然尖锐。
为了使人类不爆发冲突,自相残杀,伏羲和女娲愁白了头发。
这一天,在会议室里,伏羲和女娲准备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在众人纷纷发言后,综合各方意见,终于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移民。
但是,什么地方适合移民呢,在什么地方能够大规模的发展农业呢。
现在的地球,植物的复苏造成了全球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以人类那落后的生产力,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毁林开荒。
放眼望去,只有在两河流域西边的尼罗河流域,适合大规模的农业开垦。
在尼罗河流域,上游森林密布,水量丰沛,而下游则是大片的荒漠,尼罗河从中穿越流过,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河水定期泛滥浇灌出了肥沃的土地,这完全能够进行农业耕种,从而养活大量的人口。
伏羲和女娲决定,把两河流域的人口分离出一半,迁徙到尼罗河流域进行繁衍生息,这样可以大大缓解两河流域的人口压力。
同时决定,对尼罗河流域的人类的发展,天神们不再进行干涉和指导,让人类根据自身的条件自由发展,继续观察人类的社会形成,继续完善天神的社会观察性实验。
于是,在某一天,同样的龙形飞船,频繁往返于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之间,完成了人口的大迁徙。
这次迁徙,使两河流域的人口压力大大缓解,基本解决了两河流域尖锐的人地矛盾,消弭了各个城邦之间可能